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7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熟,先把这个劣势弥补了。二是对属下禁军的整训。除了蕃兵不动,所有的禁军,不管是京城来的禁军,还是这里的驻泊禁军,全部都重新整编、集训,并补入相应的僚佐官员,确保帅府对他们的完全掌控。第三就是以秦州的质子为对象进行实验,探寻对蕃落变夷为夏的合适政策,以及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做法。
  现在,这三件事都初步有了眉目,徐平就等一个变化的节点。这个节点不难找,便就是刘涣和鲁芳等人从青唐出使归来,带回河湟蕃情的时候。
  那时,徐平将在关山草原举行一次禁军的演习,正式启动河湟的经略行动。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徐平要收回的,首先就是这河湟数十州。


第27章 牧草换豆
  到了六月,雨水就多了起来。秦州周围山川破碎,东边南边的大山草木葱翠,但西边北边却是漫天黄土,暴雨一来,裹挟泥沙的洪流不知就从什么地方流了出来。这个季节周边对地理不熟的外来人相当危险,就连鲁芳带的桥道厢军也停止了四周的地形勘测,仅在成纪、陇城和清水几个县城周围活动。
  手里钱物人力不缺,种世衡提出修筑秦州外城,扩大城池规模,被徐平否决了。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整修周边的道路,在关键的地方架设桥梁,在土地平旷的地方建立引水灌溉设施,把秦州周围建设成为向西开拓的粮草供应基地。建造城池是防守,徐平现在不需要在秦州防守,要建城也要向西建。以现在秦州掌握的军事力量,周围蕃落没有太大威胁。
  蕃羌族账聚集起多少万甚至数十万军队是当不得真的,数万人里可能连一千披甲的战兵都没有,行军作战没有纪律,顺风时呼啦啦一拥而上,战事不利便跑得漫山遍野都是。
  单纯军事实力,现在秦凤路足够了,更多的兵不是为了对付蕃羌,而是对准党项的。
  这一日暴雨倾盆,徐平和王拱辰站在屋檐下看雨,商量着今年的收成。
  一切草创,需要的人手也还没有到齐,营田务今年就是圈地,大致整修一下田地的基础设施,粮食种植还谈不上。种在地里的,几乎全是苜蓿和高粱。苜蓿用来养马、驴、骡等役畜,高粱则用来养牛和羊,同时用来酿酒。
  秦州牲畜不缺,但以前汉人很少圈养,需要了便就向周边的蕃落购买,还算方便。朝廷从秦州买马,最大的花费不是买马的本钱,而是从秦州赶到京城的花费。到京城每匹马的路费就达数十贯,再加上路途的损耗,比起来买马的钱反而不值一提。
  或许是徐平的执念,他认为买马是靠不住的,太过于不稳定,要想获得可靠的战马来源,还是要靠朝廷自己养马。秦州周边适合养马的地方不少,主要在西边小陇山的缓坡和山顶高地,还有南侧的秦岭余脉,天然草场众多。不过那些多是夏季牧场,还缺一处用来繁育马匹的低地牧场,徐平还没有决定设在哪里。
  看着飘泼大雨倾泻到地上,徐平对王拱辰道:“今年营田务在秦州周边括地不少,特别是占了不少蕃落的地,有没有引起他们的不安?”
  王拱辰笑着摇头:“有什么不安的?我们大把的钱撒出去,茶绢可是花费不少。蕃羌重财轻土,对土地不甚看重,只要给他们财物,他们欢天喜地就把田土献来了。”
  “蕃羌族人也要吃喝拉撒,没了田土,他们以何为生?没有节制,终究会惹出祸来。”
  王拱辰道:“蕃人多是游牧,逐水草而居,这里的地没了,他们换个地方放牧就是。虽然也有人学着汉人种田,但过于粗放,大多还是靠放牧牛羊。——不过,这些蕃人卖地卖得爽利,却不怎么重信守诺,帅府要留意一些。”
  徐平奇怪地问道:“怎么个不重信守诺法?按照旧的法例,蕃人不许与汉人交易,天圣年间才松驰了一些,也只允许在城里买卖,而且必须有牙人作保。他们就是想反悔,也无处找交易的人,难道还能去找牙人的麻烦?当秦州不敢打他们板子吗?”
  王拱辰连连摇头:“经略,你这些日子多是在帅府里,把这些人想得过于善良了。我在城里曾经听到一首歌谣,便是说买蕃人的土地,你要不要听一听?”
  徐平示意王拱辰尽管说来听听,王拱辰便学着唱道:“蕃兵入市争卖田,汉人要田蕃无钱。有田卖尽走蕃去,却引生羌来寇边。——经略,自前朝起,这些蕃羌便就喜欢把田卖给附近的汉人。田卖了之后得到钱手里阔绰,便就日日饮酒,等到把钱用光了,就到周边的山里,引那些未附朝廷的生羌出来抢掠。战事一起,多了许多无主之田,他们便又去占住,或者跟生羌作战有立了功的,一样授田。之后再把田卖掉,如此循环往复,本就是他们一些人的生财之道。所以今年我们向蕃落买田没有任何阻碍,但接下来的一两年里,秦州就要防着他们到周边去引生羌前来作乱了。”
  徐平沉默了一会,才沉声道:“放心,我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了。不过,这些人把田卖了衣食无着,秦州也不能放任不管。等到秋后吧,此事跟其他事情一起解决。”
  蕃落不一定都是游牧民族,还有大量的蕃化汉人,垦田耕种的也有不少。但既然已经蕃化了,生活习俗便也就类同蕃羌,即使种地,也多是半牧半耕。对于牧民来说,最重要的是水草,而不是土地。这些游牧和半耕半牧的,都不把土地当一回事,不管是汉民,还是官府,说是要用钱或者财物买他们的,他们欢天喜地就卖了。这里的地没了,便就游牧到其他地方去,很多部族间的冲突,便就是由此而起。
  当然最恶劣的,便就是把地卖了,把钱花了,借着同族的便利,去引周边山里的生羌出来抢掠。他们做向导,先捞一笔,朝廷平定叛乱,他们从中再捞一笔。
  正是因为虽然蕃人卖地是心甘情愿的,但由此引起的后患无穷,前几任知州上奏,朝廷禁止了汉人向蕃落买地。徐平到这里是来开拓的,上奏朝廷把这禁令废除了,让营田务除了周围闲田,还可以买蕃落的土地。本来以为只是蕃人卖了地之后衣食无着,可以想办法给他们找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万没想到徐平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些。
  雨下个不停,徐平转过话题,问王拱辰道:“今年川峡大旱,从那里运到秦州的粮食可能不多。我看你给庞漕使的回文里说秦凤路能够支持,有没有具体的安排?”
  “无非还是靠陕西路的存粮先撑一年。除了分配给我们的份额,我还向陕西路转运使司商量,秦州能不能用牧草换他们的粮食。即使粮食不愿换给我们,也可以换陕西其他几路的马料。我已经问过了,储存的马料多是菽豆,可以用苜蓿代替一部分。我们得了菽豆之后可以用来榨油,豆粕仍然可以作为饲料。有了油,军中就可以省下不少粮食。”
  徐平笑着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个办法,其他几路军中吃饭,都是靠发米给将士,让他自己做了吃。我们这里军中是有专门做饭的伙夫,用油可以控制住。人啊,肚子一旦有了油水,饭量一下子就小了下来。不只是换菽豆,其实秦州周边的牲畜也可以利用,牛、羊的油一样也是可以用的。用牧草换菽豆,你这个办法不错,其他地方也可以照此办理。”
  这个时代不兴炒菜,徐平搞了出来,也只限于两京周围的几个繁华地方。烹饪习惯不同是原因之一,再一个就是油料也缺。此时大豆最大的用处不是用来榨油,而是用来作为马的精料,使用最多的油还是芝麻油。因为油的最大用处是点灯,豆油并不好用。


第28章 出使归来
  食物中缺了油脂会怎么样?徐平前世很难有直观印象,到了这个世界,才算明白了油脂的重要性。因为平时吃的缺油,这个年代的人饭量都大得很。特别是做工的和农民,以及军中的士卒,一顿饭吃一斤多米是常事,他前世不可想象。
  从运力上来讲,在食物中加入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减轻后勤负担,最合适的自然就是肥肉和油脂。可惜这个年代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也没有理性的认识,军粮主要还是米麦。徐平还没有着手来得及改革,王拱辰倒是误打误撞地想到了。
  正在两人闲聊的时候,种世衡匆匆忙忙地进来,对徐平道:“节帅,出使青唐的刘屯田回来了,现正在驿站歇息。还有鲁指使,也一起回来。”
  徐平急忙问道:“他们这一路上可还顺利?有没有意外?见到唃厮啰没有?”
  “见到了,唃厮啰对他们执礼甚恭,也答应了朝廷让他出兵侧击元昊。刘屯田一行去的路上一切顺利,只是回来的时候,到了秦州城外遇到渭水暴涨,遇到了点小意外。不过还好有惊无险,平安返回。现在他们在驿丞休整,一会就来帅府拜会节帅。”
  徐平连连点头:“好,好,顺利就好。至于唃厮啰侧击元昊,听听就好,他现在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主动出击的余力。关键是他向朝廷表明了态度,后边的事情我们就好办了。——对了,契嵩法师呢?蕃部的人对他如何?”
  “法师是有道高僧,又有朝廷赐的法号、紫衣,蕃部奉之如神明。蕃人信佛,特别信奉观士音菩萨,契嵩法师菩萨法号不离口,正对了蕃人的胃口。回来的路上,因为蕃人一意挽留,没奈何,契嵩法师只好在河州国门寺驻锡,宣讲上几个月的佛法。”
  蕃羌重佛,僧人为数不少。不过那些僧人虽然知佛,却不知戒,用这个年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妻子具而淫杀不止,口腹纵而荤酣不厌,非中土之教。”契嵩这种苦行僧,跟那里本地的僧人比起来可不就是如同神明一般。再加上他佛法精通,在中原也是数得着的高僧,辨起佛经一样没人是他对手,此次西行,在河湟引起极大的哄动。
  徐平连连点头:“甚好!甚好!佛教虽然西来,但早已经在中原落地生根,便如同自己的一般。中原限制佛教对,向外面宣讲佛法同样也对。传云:用夏变夷,信哉其言乎!”
  契嵩是孤身一人来到西北,他身边的弟子全是徐平军中派过去的,如果能在蕃羌腹地扎下根来,便就有了一个固定的情报来源。对外经略,情报格外重要,不讲他宣讲的佛法能不能变夷为夏,就仅仅是为情报搜集的人提供一个落脚点,便就立下了大功。
  向种世衡问了刘涣一行的大致情况,徐平便就吩咐谭虎,去把王凯、李璋、田况等人叫过来,另外再派人出城,让驻在城外的桑怿、张亢和高大全、景泰明天回秦州。刘涣等人回来,对河湟一带的蕃情便就有了大致概念,向西开拓的大政方针就要定下来了。依着徐平的习惯,是要属下的官员进行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才好。
  谭虎应诺,转身正要离去,徐平又叫住他道:“对了,新任秦凤路的走马承受王守规一起叫来。承受参预军机,这些事情不好不让他知道。”
  上一任的走马承受回京述职,王守规是四月底到秦州的。
  走马承受名义上是经略司下的,实际上边帅管不了他们,只是挂个名而已。这个职位有些类似于唐朝的监军,但没有那么大我权力,按职责他们不能插手具体的军政事务,只是独立向皇帝禀报边地的情报而已。然而担任走马承受的人,大多是宦官,与皇帝的关系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