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8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昊坐在殿内,对面前的野利遇乞道:“年前你说秦州兵马不多,禹藏花麻南犯即使不能建大功,也能够骚扰一番,让秦州几年无力北向。怎么到了最后,反折了许多兵马?”
  野利遇乞叹了口气:“只怪禹藏花麻做事不力,出军之前泄露出军,被秦州宋军在三都川早早设伏,打了个措手不及。现在禹藏花麻所统蕃部全没于宋境,相当不利。”
  “没人兵法说,对阵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百胜!你这次攻秦州,对他们的布置一无所知,哪里还能得到好处!此次我们在延州大胜,捉了宋国两个管军大将,正是要逞威风的时候,你这里败了一场,着实晦气!你说一说,能不能带兵打宋军一个措手不及,把局面扳回来?”党项瞪着一双眼睛,虎视眈眈地看着野利遇乞。
  野利遇气摇了摇头:“现在已经二月,兵马难以招集。宋军占了西市新城,在那里扼住要害,要攻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在秦州作战,今年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
  “你说得也有道理,今年大军确实难以招集,不应再有大战。兰州那里打不得,那会川城呢?宋军占了那里,随时可以沿河而下攻会州,深为可虑,不如我们去夺回来!”
  “西寿监军司年前折了近万人马,虽然已经补了人去,但粮草还不充足。要是再次出兵,他们实在难以支撑。而且听说宋军在会川有近万人,并不好打。”
  元昊眼睛一瞪:“那个小城,怎么驻得了近万人马!驻那么多军,他们的粮草从哪里运去?就是秦州的兵全都去运粮,也供不上这么多军队,此事断无可能!”
  “陛下,那里是真地有那么多军队,我派人查探过数次,此事千真万确。粮草是从秦州运到西使城,再从西使城沿关川用水路运到会川城的,并不费许多人力。”
  元昊阴沉着脸,一时没有说话。
  近万宋军,据城而守,虽然不是前些日子打的神卫军那种禁军精锐,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两万党项军能打得过的。而集中五六万大军去攻这么个地方,元昊再是疯狂也做不出这种事来。最麻烦的,是秦凤路跟其他几路不同,不是每个堡寨都驻兵防守,而是放弃了大部分的堡寨,只集重兵于几个关键的地方。党项作战的法宝就是集中数倍于敌的绝对优势兵力,突然进攻宋军某一部,来去如风,让人摸不着头脑。在秦凤路,这种战术就用不上了,想打仗就是重兵集团的决战,而且还是攻城,党项军攻城的本事元昊还指望不上。
  沉思良久,元昊突然抬起头来,对野利遇乞道:“去攻万人把守的城寨,风险委实过于大了些,但不在秦凤路打场胜仗,我胸中的气难平!你说,如果我们派一支轻兵,去断了会川的粮道,如何?若是得手,会川的宋军惊慌失措,也未必找不到机会!”
  野利遇乞想了一会道:“关川在群山之中,要断那里的粮道,只有从汝遮谷进山地一条小路。而现在汝遮谷有宋国大军把守,要通过那里,着实不易。”
  元昊阴沉的脸突然笑了:“正面去攻他们当然不容易,但要混个几千人进去,还能够没有办法?宋人贪功,我们不妨让些军士扮成蕃部,到他们那里诈降,人多了以后,从里面杀起来,他们有什么办法?金明寨的李士彬号称‘铁壁相公’,就被我用了这个法子,不废吹灰之力打下了那里。汝遮谷的守将再强,能强得过‘铁壁相公’?”
  听了这话,野利遇乞面露喜色:“陛下此计可行?西市新城那一带本是河西龛谷蕃部所居,我们占了以后那里蕃部大多逃散。新近宋军在那里招揽人户,确实有许多蕃部又迁了回去,我们派人诈降并不突兀。——其实也不用诈降,只要假扮其他地方的蕃部,到了那里宋人自然收留。到时里应外合,说不定就能把汝遮谷打下来。占了汝遮谷,到了秋冬跟宋军交战就有诸多便利,不用再去攻坚城。陛下此计极妙!宋军断然无法防备!”
  元昊大喜:“你说此计可行?若是成功,记你大功!”
  “此计妙在,宋人本来就在招揽蕃部,现在开春,有人去投奔帮着开垦荒地,他们自然高兴,并不要诈降那么惹人生疑。陛下一提,我就茅塞顿开,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好,好,好,你速速去安排!我带本部大军去卓罗和南,一打下汝遮谷,便就带大军把那一带洗劫一空!没了人户,我看宋军在那里怎么待得住!”
  野利遇乞忙道:“此事急不得,当从容布置。兰州那里在黄河边上,一旦被宋军堵住后路,就难以逃脱。三都川我们败得惨,就是被宋军堵在了河谷里,可不能再犯这种错!”
  “我带大军在卓罗和南,宋军能奈我何?他们缺马,就是让他们追,又哪里追得上!”
  “陛下,秦州那里可不缺马,他们年前打了禹藏花麻,缴获无数。您是千金之躯,轻易不要离他们太近,免生意外。”
  元昊听了大笑:“你被三都川一战吓破了胆吧?宋人只会结阵而战,跟我们比在草原大漠奔驰,他们哪有那个本事?我只要不过黄河,就一点危险都没有,怕个什么!”
  野利遇乞只好道:“陛下的大军只要不过黄河,当能够万全。秦州这里领兵的是三司老子,以前破过交趾国的,着实有些难对付。三都川一战,打掉了我们黄河以南的门户,他自己却毫发无伤,不得不小心谨慎。”
  “什么三司老子,乳臭未干,他就是自娘肚子里就学打仗,又能懂得什么!我自少年统兵,打了多少硬仗,周边的成名人物,哪个我没会过?何况这么一个人!”
  元昊虽然嘴上说得威风,但却没有发疯,绝不会脑子一热就跑去会一会徐平。实际上汝遮谷不打下来,他是绝不会带兵过黄河的。只要留在黄河北岸,宋军又不会飞,能把他怎么样?形势不对,立即带兵溜之大吉,还真能被宋军堵住啊。要大打,还是要等到冬天的时候,那时国内人力有闲,周围河流冰封,党项大军来去自如。


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
  延州一败,西北人心惶惶,以韩琦为陕西路体量安抚使,符惟忠为副使,巡视沿边数路,安抚人心。此行重在鄜延、环庆几路,两人并没有到秦凤路来。
  韩琦回朝之后,朝廷对陕西沿边四路进行调整。夏竦不再兼任陕西路都部署和经略安抚使,只任永兴路帅臣,宿将夏守赟出任陕西路都部署和经略安抚使。范雍因延州之败落职,以吏部侍郎改知安州,鄜延路帅臣以象州防御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兼鄜延路副都部署赵振知延州暂代。环庆路帅臣则以洋州观察使、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副都部署刘兴知环州暂代。原泾原路副都部署曹琮改为陕西路副都部署兼经略副使,率大军屯鄜州,同时策应鄜延和环庆两路,并守卫关中永兴军路的安全,泾原路副都部署改由莱州团练使葛怀敏接任。葛怀敏是王德用的姻亲,王德用在枢府他被解了兵权,此时复用。到泾原路上任的时候,葛怀敏举辟尹洙为泾原经略司判官。
  沿边四路,只有秦凤路因为打了胜仗,人员没有改动。
  此时从夏守赟的陕西路都部署到各路副部署,全部用武将,皆因范雍在延州的表现过于拙劣。紧接着,除徐平外,命其他三路的经略使封还便宜行事诏书,解了文官帅臣的便宜行事之权,这才重新任命了陕西沿边各路的经略使。
  韩琦出任泾原路经略使兼都部署,同时举荐范仲淹为鄜延路经略使兼都部署,在岭南的王沿因为战功卓著,被任为环庆路经略使兼都部署。
  三人上任,按照徐平等人当年出任的规矩,朝廷要求他们以职换武,遭到范仲淹的强烈反对。韩琦和王沿等人虽然没有上书,心中其实也不满,最终朝廷妥协,让沿边四路帅臣换回文资。徐平因为军功,忠武节度使换文明殿学士,重回文臣序列。
  诏书送到定西城,徐平吓了一跳。他来西北之前为枢密直学士,再升最多也就是阁学士而已,这次不但跳过了阁学士,还直接升到了殿学士之首。此时的殿学士一阶有文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和学士、端明殿学士,基本都为优待老臣或者宰相、执政离职外任时的加官,再一个资格就是军功。文明殿学士在太平兴国五年由端明殿学士改来,序位在枢密副使之下,资政殿大学士和翰林学士之上。此时的殿学士高低以殿来分,并不是加个大字就高一等的。明道二年复置了端明殿学士,位于资政殿学士之下。
  诸殿学士例带“恩例并同执政”,称“注脚学士”,偶有例外的则称“无注脚”。职本来就不同于官和差遣,皇帝的意见更重一些,赵祯把最高的殿学士都授给徐平了,不会不带注脚。徐平在三十一岁这一年,终于获得了宰执待遇,差遣比不了三十任宰执的寇准,但官和职却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
  接了诏书,徐平看着前来传诏的石全彬,愣了很久,才道:“恩德太重,我如何敢接?”
  石全彬笑道:“经略,职是君恩,非官和差遣相比,可没有封还诏书一说。”
  怎么可能没有?不过职确实与官和差遣不同,除了虚无飘渺的备顾问外,没有任何职掌,如果封还诏书,就是明摆着对朝廷不满了。
  徐平终于还是叹了一口气:“君恩太重,我有些承受不起啊——”
  石全彬上前一步道:“经略,我们借一步说话。”
  看来石全彬还带了赵祯的话,徐平把他让到自己的书房,道:“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莫不是朝中艰难,想让我这里再建些军功?”
  石全彬看了看窗外,压低声音道:“虽不中,亦不远矣。自昊贼叛宋,陕西各路与党项接战以来,惟有经略这里的秦凤路,没有任何败绩,还有一场大胜。若是没有你这一场胜仗鼓舞,朝中现在必然乱成一团。你在秦凤路改革军制,整训部伍,都有详细奏章送到朝廷,官家每次都仔细观看,有的甚至能够背出来。依着官家的意思,你在秦凤路所为甚有成效,不如推而广之,其他几路照做。不过,似你这里行事,三衙便就从此可有可无,那些军中将门,从些只能跟其他军官一起整训、学习,再没有半分优势。你想一想,他们会如何评论秦凤路这里?仅仅三都川一仗,是远远不够的。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禁军精锐全部集中于环庆、鄜延两路,而泾原路和秦凤这里,京城来的禁军极少?”
  鄜延路的赵振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的刘兴则是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他们在那里,表示这“上四军”的主力也在那里。而泾原和秦凤路,则以驻泊禁军为主,各有万把人的京城禁军。这种布置,已经说明了朝廷的态度。
  实话讲,京城禁军精锐确实战力强劲,以单兵战力论,他们几乎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战兵了。三川口元昊大胜,但却是以更多的人员损失为代价,历史上从那一战后,他基本都是避开以“上四军”为代表的禁军精锐,再也没有跟成建制的京城禁军碰撞过。但是这些强兵劲卒,却被用在了结硬寨打呆仗,扫荡不成气候的蕃部上。
  要打仗,首先要确定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攻城掠地,还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中原王朝被游牧民族打得狼狈,一般都是在消极防御,死守一座座城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