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的天空-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不忍之心是“仁心”的发端。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我们备用网址:。。≯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是大王见到牛而没有见到羊的缘故。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活着,就不忍心看到它死去;听到它的哀鸣,就不忍心食用它的肉。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君子总是会与厨房保持距离。

这里的“君子”是指有位者或有德者。“君子远庖厨”一语,不是为了给君子理由不下厨房烧菜,而是担心君子的“不忍”因为接近庖厨而减损,最后对人也不再怜惜。孟子希望齐宣王能把对牛羊的“仁心”扩而充之到老百姓身上,能够体恤百姓的疾苦,为百姓着想。孟子的这番苦心实在让人感叹。

5。不可忽视环境

做任何事想要成功,都需要环境的配合。譬如孩子要学英文,你是找一个美国人当老师,还是找一个中国人当老师呢?答案很清楚,当然找美国老师,因为英语是人家的母语,中国老师英文再好,难免说一说就想用中文来解释,小孩在这种环境下,语言不容易学得好。

我自己就有经验。我在美国念书时,女儿五岁。我把她放到美国小学念一年级,两个月之后,她英文讲得比我都好。因为英文好不好要配合发音、腔调,她讲得跟美国小孩一模一样,非常地道。但是回台湾念书之后,她的英文底子就忘了。她后来怪我怎么不让她继续学英文。我说你在台北让你学英文,学习的效果会很差,因为语言的学习尤其要环境配合,你没有在那个环境下,根本没办法跟别人沟通,你不知道这句话在书上念起来和实际说出来是不是一回事。我现在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英文很差,因为打开《纽约时报》和《时代》杂志,很多字已经看不懂了,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发展,他们渐渐改变了一些口头用语,而你没有在那个环境生活,你就跟不上,查字典也查不到。由此可知,环境对人学习语言的影响有多么大。为人处事也是一样。孟子有一次跟宋国大夫戴不胜谈话。戴不胜说,有个叫薛居州的人,是个大好人,让他在我们国君身边,国君也会慢慢变好吧。孟子就讲了一个学习语言的比喻。他说:“假定有一位楚国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习齐国话,那么是请齐国人来教?还是请楚国人来教?”戴不胜说:“请齐国人来教。”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来逼他说齐国话,也不可能做到。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街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来逼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做到。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大王宫中。如果大王宫中,不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能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大王宫中,不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能同谁去做好事呢?单靠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从这段话可以知道,古时候的教育也挺可怕的,因为会有体罚,小孩子学习学不好,要受到老师的鞭打。孟子以此为比喻的用意是要强调人要走上善途,需要环境的配合,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如果周围都是好人,你想做坏事也没机会;相反,周围都是坏朋友,你要做好事也不可能。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每一个人自主自由的力量,而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一个国君拥有极大的权力,真的需要有许多好的大臣来辅佐才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老百姓等着你实行好的政策,可以让他改善生活;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他会慢慢忍耐,但是忍耐到极限就要起来造反了。孟子生活的时代天下已经很乱了,他总是想各种办法希望国君可以尽快改善。因为国君做得好,老百姓才能跟着好,这是古人的想法。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国君如果做得不对,老百姓也要跟着受苦了。

如何能让国君实行仁政呢?孟子认为,光靠一个好人薛居州,或是个别几个好的大臣,在他身边教导,是起不了作用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反之,如果宋王四周的人都是努力行善之辈,那么宋王想要作恶也不大容易了。这段话的道理虽然很平凡,但是足以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就是儒家绝不是单单讲究个人之发心立志,好像一个人可以不受环境影响,独自成就伟大的人格似的。事实上,从孔子的”择不处仁,焉得知“一语开始,儒家就注意到人的具体生命与外在环境之间,有着极为深刻的互动关系。人的价值当然是由内而发的,基础在于自觉和自愿;但是这种价值必须落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才能得以实现。同时,人的自觉与自愿不能离开对于具体处境的判断,也就不能离开四周的环境了。

6。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每一个人都很喜欢,总希望做事情花一半的力气,达到一倍以上的效果。孟子有一次跟弟子公孙丑聊天,谈到当下局势,他说如果哪一个国君能够在今天这个时代推行仁政,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因为“仁德的君主不出现,没有比现在等得更久的;百姓受暴政压迫的痛苦,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

饥饿的人吃什么都容易满足,口渴的人喝什么都容易接受。孔子说:“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达政令还要快。”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百姓的喜悦就像解除了倒悬的痛苦一样。所以,事情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只有在这个时候是如此。

孟子说,一个人肚子饿的时候,吃什么都好吃;相反,你如果已经吃得很饱,就算让你再吃山珍海味,你恐怕也吃不下;同样的,一个人口渴的时候,喝杯白开水就很高兴了;如果根本不渴,给你喝再好的东西,你恐怕也不觉得好喝。所以,伙食好不好吃,水好不好喝,要看你本身的需要情况。如果现在天下太平,你行仁政,老百姓可能会觉得很自然;相反的,天下大乱了,民不聊生,这时候你来行仁政,天下人会非常羡慕你的百姓,就自然来支持你。最后,“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不仅是一倍的效果,甚至是四倍的效果了。

孟子的说法好像有些夸张。他生活的时代,各国都在富国强兵,争霸天下,老百姓只好牺牲奉献,活得很苦。他用“倒悬”两个字描写老百姓的痛苦,等于人被倒挂着,头在下,脚在上,是非颠倒,痛苦不堪,老百姓的生命完全无法安顿,活着只是受罪而已。孟子说这时候如果你能实行仁政,那效果可是不得了的。说实在的,听到这样的话,每一个国君恐怕都会动心,但这些国君有没有做呢?没办法做。因为儒家让你行“仁政”,首先要做到自我约束,节制欲望,不能有那么多奢华的享受;不能说我国君在上面吃喝玩乐,你们底下人去行仁政吧,这是不可能的。行仁政首先要减少税收,税收一少,国君就无法充分享受了。所以,国君在行仁政与自身的利益之间必须做个抉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真正能把孟子的话听进去,并加以实行的国君就少之又少了。这时候,孟子该怎么办呢?他提到自己的选择,说了四个字“绰绰有余”: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孟子·公孙丑下》)

我听说过,有固定官位的,无法行使职权就该离去;有进言责任的,无法以言进谏就该离去。我既没有固定官位,也没有进言的责任,那么我的行为要进要退不是宽绰而大有余地吗?”

孟子说这段话有个背景。他的朋友蚔蛙本来是齐国一个县长,后来到齐宣王身边担任监察官,负责谏言,告诉国君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结果干了一段时间,没什么表现。孟子就跟他说,你县长不干,干监察官,那你应该向国君谏言啊,让他改善一下。蚔蛙于是真的去向齐宣王进谏,结果国君不采纳,他就辞官走了。别人批评孟子说,你看你为蚔蛙考虑得倒是很好,那你自己呢?你不是也在齐国政府里面担任某些职务吗?孟子当时在齐国担任国策顾问,地位崇高,但是没有正式的官位,也没有进言的责任。所以孟子说这了段话,作为回应。孟子说,你不要批评我,我在齐国既无官守也无言责,所以不能怪我。换句话说,孟子是顾问的身分,空有仁政理想,但使不上力。他认为我要进要退绰绰有余,很从容。

这两段话前面讲”事半功倍“是针对政治领袖,如何花很少的力气,产生巨大的效果。因为”时机“很特别,天下大乱,别的国家都在瞎搞、乱搞,你这边如果好好实行仁政,老百姓会非常感恩。后面讲到”绰绰有余“是孟子自己。孔子曾提到做官有两种,第一种叫做具臣,有专业能力的、尽忠职守的臣子;第二种叫做大臣,以正道来服侍君主的臣子。孔子用八个字描写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我用正道来服侍国君,如果行不通,我就停下来,辞职了。孔子认为自己的学生中,像子路、冉有都有”具臣“的能力,但是还没有办法达到”大臣“的标准。孟子认为如果他有机会的话,他可以做到”大臣“,但是很可惜,没有机会。他本身不是齐国人,只是客卿,从外国来帮忙的;虽然想劝导齐宣王推行仁政,进而匡济天下百姓,但是国君不听,他也无可奈何。

自我超越

1。豪杰之士

说到豪杰,想到俊杰。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有人觉得,这话有点投机,识时务嘛,见风使舵。但是《孟子》里面提到的豪杰,却是不一样的观念。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尽心上》孟子说:“等待周文王出现之后,才振作起来的,是一般百姓。至于真正杰出的人,即使没有周文王出现,也能奋发图强。”

在传统社会里,一般百姓由于知识与环境的限制,比较缺乏自主能力,因此从国家大政到个人抉择,都须依靠卓越的领袖,有如羊群等待牧者的指示。因此,孟子所谓的“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算是十分客观的描写。但是,周文王做了什么事,能让老百姓振作呢?行仁政。

商周末年,纣王暴虐无道,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大多数人若不与商纣同流合污,就是灰心丧志,认为世间没有公平和正义,善恶并无适当的报应。所以当时有许多人躲在民间,逃到海边,甚至藏入深山之中,等待有个仁德的领袖出来,带领国家重新走上正途。周文王实行了很多照顾老百姓的政策,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