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复沿袭,成为习惯,这就形成了作风。这种作风可以朝下 列两个方向发展。
b1)第一个方向是掌握题材。例如在绘画里,气氛、枝 叶、光影的分配以及整个色调都可以有无穷的变化。所以特 别在着色和配光的方式上,画家之中有极大的差别和极特别 的掌握方式。在绘画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色调,是我们一般 在自然界里没有注意到的,并非自然界没有这种色调,而是 我们视而不见。但是这种色调碰巧落到某个艺术家眼里,他 把它掌握住了,于是他就养成习惯,看一切事物和表现一切 事物,都把它摆在这种色调里。不但对着色如此,处理对象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7 0 4
本身以及它们的组合、姿态动作等也还是如此。特别是在荷 兰画家的作品里我们常看到这种作风,例如梵·德·尼尔的 《夜景》 ① 对于月光的处理,或是梵·德·高阴 ② 在许多作品 里对于沙丘的处理,其他画家在许多作品里常用丝绸的返光, 也还是属于这一类。
b2)其次,作风可以表现于艺术实践方面,例如画笔的 运用以及涂色和配色的技巧之类。
b3) 这种掌握题材和表现题材的特殊方式经过反复沿 袭,变成普泛化了,成为艺术家的第二天性了,就有这样一 个危险:作风愈特殊,它就愈易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因而 是枯燥的重复和矫揉造作,再见不出艺术家的心情和灵感了。 到了这种地步,艺术就要沦为一种手艺和手工业式熟练,于 是原来本身没有多大坏处的作风就变成枯燥无生命了。
c)因此,比较正确的作风就得避免这种狭隘的特殊性,力 求开阔,以免同样的特殊处理方式僵化成为呆板的习惯;艺 术家要用比较一般的方式抓住题材的性质,学会掌握符合概 念的·比·较·一·般·的处理方式。就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可以说歌 德也有一种作风,他不仅在社交诗里而且在开始比较严肃的 诗里会用灵巧的转折,转到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情调来作结 束,以便把处理方式或情境的严肃性冲淡。贺拉斯在他的书 信体诗篇里也是用这种作风。这种转折是一般谈话和社交活
梵·德·尼尔 (Van der Neer,1603—1677),荷兰风景画家。
① ② 梵·德·高阴 (Van der Goyen,1596—1666),荷兰画家,以画海洋
风景著名。
……………………………………………………………………………………………………………………………
8 0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动中所常用的,为着避免对所谈的问题引起更进一步的争论, 就中途停住,很灵活地把严肃的话锋逐渐转到轻松愉快的话 锋上去。这种掌握方式也还是作风,属于艺术处理的主体特 点,但这也是比较一般性的主体特点,须运用得恰如其分,使 它对于心中所悬想的表现方式显得是必要的。从这个阶段的 作风我们就可以转到风格的研究了。
b)风格 法国人有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本身”。风格在这里一 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 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吕莫尔 (《意大利研究》 卷一,页 87)却提出另一个看法,他想把“风格”这个名词解释成为 “一种逐渐形成习惯的对于题材的内在要求的适应,用这种适 应,雕刻家雕成他的雕刻形象,画家画成他的绘画”。关于这 一点,他对于某种艺术,例如雕刻所用的感性材料 ① 允许或 不允许用某种表现方式,作了一些极重要的论断。但是我们 无须把风格这个名词只限于感性材料这一方面,还可以把它 推广,用它来指艺术表现的一些定性和规律,即对象所借以 表现的那门艺术特性所产生的定性和规律。根据这个意义,人 们在音乐中区分教堂音乐风格和歌剧音乐风格,在绘画中区 分历史画风格和风俗画风格。依这样看,风格就是服从所用 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 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如果在这个广义的风
① “感性材料”即艺术家所用的 “媒介”,这里所说的就是媒介决定风格。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9 0 4
格上有缺陷,那就是由于没有能力掌握这种本身必要的表现 方式,或是由于主观任意,不肯符合规律,只听任个人的癖 好,用一种坏的作风来代替了真正的风格。因此,象吕莫尔 所已经指出的,我们不能把某一门艺术的风格规律应用到另 一门艺术上去,象孟斯 ① 在他的阿尔巴尼别墅艺术馆里所做 的那样,他“所画的阿波罗是按照雕刻的原则来构思和完成 的”。同样的缺点在杜勒 ② 的许多图画里也可以看到,他在画 里特别是在衣褶方面采用了他所擅长的镌刻画的风格。
c)独创性 最后,艺术家的独创性不仅见于他服从风格的规律,而 且还要见于他在主体方面得到了灵感,因而不只是听命于个 人的特殊的作风,而是能掌握住一种本身有理性的题材,受 艺术家主体性的指导,把这题材表现出来,既符合所选艺术 种类的本质和概念,又符合艺术理想的普遍概念。
a)因此,独创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它把艺术表 现里的主体和对象两方面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两方面不再互 相外在和对立。从一方面看,这种独创性揭示出艺术家的最 亲切的内心生活;从另一方面看,它所给的却又只是对象的 性质,因而独创性的特征显得只是对象本身的特征,我们可 以说独创性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而对象的特征又是从创造 者的主体性来的。
见24页注①。
① ② 杜勒 (Du A rer,1471—1528),德国名画家。
……………………………………………………………………………………………………………………………
0 1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b) 因此,独创性应该特别和偶然幻想的任意性分别开 来。人们通常认为独创性只产生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是某一 艺术家所特有而没有任何人能了解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独 创性就只是一种很坏的个别特性。如果这样了解独创性,世 间就没有人比英国人更富于独创性了,他们每个人都以某一 种愚蠢行为自豪,这种愚蠢行为不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所 能仿效的,因此他就自以为这种愚蠢行为有独创性。
特别在近代才驰名的诙谐和幽默的独创性也与上面这种 看法有关。在诙谐和幽默里,艺术家从他自己的主体性出发, 走来走去,总是脱离不掉这种主体性,把所表现的真正对象 只看成一种外缘,让诙谐、笑话、幻想、突如其来的俏皮话 之类有尽量发挥作用的余地。在这种情形之下,对象或客观 事物与这种主体性就互相脱节,艺术家对材料的处理是完全 任意的,使得艺术家的个别特性可以成为作品中主要的东西。 这种幽默也可以见出机智和深刻的情感,通常有极大的诱惑 力,但是实际上不象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难能可贵。因为这 种作风经常打断主题发展的合理进程,任意开头,任意进展, 任意结局,把许多五花八门的诙谐和情感杂凑在一起,因而 产生一种幻想的滑稽画;比起发展和完成一种显示真正理想 的本身有价值的完整作品,这种作法要容易得多。现时流行 的幽默往往喜欢展出粗俗才能的令人嫌恶的方面,从真正的 幽默降落到呆板虚伪的胡说八道。真正的幽默从来是稀罕的, 但是现在哪怕是最无聊的琐屑不足道的东西,只要外表上象 是幽默,人们就把它看作是聪明的,深刻的。莎士比亚的幽 默是丰富而深刻的,但是就连他也偶尔不免流于呆板。姜·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1 1 4
保罗 ① 的幽默有时固然见出隽永的诙谐和优美的情感,令人 惊赞,但是也有时与此相反,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很离奇地 拼凑在一起,而它们由幽默拼凑成的关系又是很难捉摸的。即 使作者是一个最大的幽默家,这种拼凑不是可以从记忆中取 材的,所以姜·保罗的这种拼凑往往使人感到它不是得力于 天才,而是外表的机械的粘合。因此,为着时常有新材料,姜 ·保罗常翻阅性质最不同的书籍,例如植物学、法学、游记、 哲学等等,碰到可注意的东西马上就记下来,并且写下临时 的感想,到了创作的时候,就用外在的或机械的方式把极不 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 例如把巴西植物和德国高等法院凑 在一起。人们特别把这种作风捧成独创性或幽默,实际上这 种幽默是不分皂白的。但是真正的独创性须绝对排除这种主 观任意性。
趁这个机会,我们还可以再研究一下滑稽。滑稽是对于 任何内容都不持严肃态度,只是为开玩笑而开玩笑,人们以 为这种滑稽就是最高的独创性。但是这种滑稽在艺术表现里 把一大堆外在的东西凑在一起,而这些东西的内在意义却由 诗人秘而不宣。人们以为这里的妙处就在使想象有伸展的余 地,正是在这种外在方面的机械的拼凑中可以见出诗的精髓, 一切最深刻最卓越的东西都被隐藏起,因为它们深刻到无法 表达出来。例如在弗列德里希·封·许莱格尔在自以为是诗 人的年代里所写的一些诗里,这种未经说出的东西就被认为 是诗中最好的东西,而其实这种所谓“诗的精髓”只是最呆
① 姜·保罗(Jean Paul,1763—1825),德国浪漫派作家Richter的笔名。
……………………………………………………………………………………………………………………………
2 1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板的散文。
c)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免除这种怪诞的独创性,要表现 出真正的独创性,它就得显现为·整·一·的心灵所创造的·整·一·的 亲切的作品,不是从外面掇拾拼凑的,而是全体处于紧密的 关系,从一个熔炉,采取一个调子,通过它本身产生出来的, 其中各部分是统一的,正如主题本身是统一的。如果作品中 情景和动作的推动力不是由自身生发的,而只是从外面拼凑 的,它们的协调一致就没有内在的必然性,它们就显得是偶 然的,由一种第三因素,即外在于它们的主体性,把它们联 系在一起的。人们常惊赞歌德的《葛兹·封·伯利兴根》,特 别是因为它有很大的独创性。我们在上文已经说过,歌德在 这部作品里确实拿出了很大的勇气,把当时美学理论所规定 为艺术规则的东西一脚踢开了。但是这部作品的写作毕竟没 有见出真正的独创性。因为我们在歌德的这部早年作品里可 以看出材料的贫乏,许多片段乃至于整幕情节不是从主题本 身发展出来的,而是杂采当时一些时事,把它们从外面机械 地凑合在一起。例如葛兹和修道士马丁(暗指马丁·路得)会 谈那一幕所含的观念都是由歌德从当时流行的观念中采取来 的。当时德国人又开始对僧侣的命运表示怜悯,僧侣们不能 吃酒,睡大觉去消化他们的食品,因此不免引起一些邪念,而 他们一般却要持守难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