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望书-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3月,在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凤起中学以“拒签房屋拆迁安置”将钱希尧告上了法庭。6月14日,杭州中下城区判学校胜诉。看来,运用警力“强制执行”、“强制拆除”,这个我们在不少地方媒体上出现过“拔除钉子户”的场景,也许真的不可避免了。

这时,一个关注着这个古宅命运的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来到了孩儿巷,她就是“退养”在家的陈珲。这位性格耿直的专家先后在杭州南宋临安皇城考古队和市园文局考古所工作过。她说自己只是一个古建筑的爱好者。尽管此前政府和校方请来过那么多权威专家,孩儿巷98号的钱希尧老人,头一次看到有人拿着相机、笔和尺子,接连几天对这座小楼里里外外,进行如此细致深入考察。陪着她的老人十分感动。

《新民周刊》记录了在拆与保的最紧关头一个场景——

6月24日,接到校方催搬通知之后,钱希尧一连打了几个电话给陈珲。情急之下,陈珲将“发现宋墙”的消息告诉了一个当年在考古队接受采访时认识的一个记者,当时这个记者已是某报的一个部主任——这就意味着有发稿权。按照国家对文物发现的新闻程序规定,应该先报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后再向媒体发布消息。但作为非官方组织的考察调查,陈珲缺少这个渠道,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古宅随时可能会被夷平。

她与记者通话时,心情仍然惶惑不安:“我又不是专家……”记者回答:“我相信你,你就是权威!”为了给考古发现的新闻配上的照片,赶孩儿巷拍摄“宋墙”的记者最后问她:“陈老师,我们也想保下这座古宅。但你得告诉我,宋墙的把握到底有几分?”

陈珲认真想了想说:“百分之百!”

陈珲的自信是有根据的。

她最初想,对清末民初建筑只要看半天就够了。踏进这个院落,越往里走,越感到意外。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分析力,使她感到这座古宅在清末民初的表象后面,存在更深厚的积淀。该宅严格按宋时强调的中轴线对称格局建造。前厅内金柱向内倾斜——我国古代早期建筑中的柱子,特别是檐柱,绝大多数并非笔直,而是微微向内倾斜,宋代《营造法式》中称这种处理为“侧脚”,并规定正面柱侧脚为百分之一,侧面柱侧脚为百分之零点八。从唐到元的实例中观察,多数超过这一规定。明清建筑中的柱侧脚很小,或者没有。宋《营造法式》共36卷,3555条,是北宋官订的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业书,与今天的建筑规范、设计手册相似,是我国古籍中最完善是一部建筑技术专著。也是研究宋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梁思成的主要著作中就有《营造法式注释》。不知《营造法式》的中国建筑专家学者,就如史学家不读《史记》、《汉书》一样,其学识就要大打折扣。

古宅前厅的“侧脚造”有元明时代的特征。硕大的石鼓式柱础,粗朴浑厚,不加雕饰,具有晚明特征。楼梯扶手呈明末清初风格。二楼窗栏的方格精美。在这里发现了“蠡壳窗”,陈珲一阵惊喜。以半透明贝壳充填窗格,是玻璃窗出现之前产贝壳的江南特有的式样。贝壳片半透明,即可避风雨,又耐久,靠手工磨制,工艺繁琐,所以当年只有富裕人家才用得起,清代中叶以后出现了玻璃,“蠡壳窗”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几幅窗格上,蠡壳仅存三分之一。岁月有时像纸一样薄脆,这古宅经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居住,依然能保留原貌,真是难得!

——这窗格不仅仅是记忆的轮回。在这典雅的古风犹存的窗口,可出现过一袭如梦的青衫,抑或支箫红颜?

凝视中仿佛重温千年岁月。大量配套的雕花棂格门窗,令人留恋不已。

6月22日,陈珲测量到墙。古宅西侧的一堵厚厚的版筑泥墙,下宽上窄,呈“宝塔形收分”——我国古代砌墙,受夯土墙的影响,逐步收缩减少,使墙身下宽上窄。宋代收分约为墙高的百分之十二。而后逐渐减少,元代已有不收分的做法,明清以来渐成定制,均无收分。经过测量计算,这堵古墙的有关尺寸与《宋营造法式》记载相符。在墙中还有增加墙体强度的“木骨”,这是明代以前的墙体特征。陈珲还在古墙上发现了刻花黄青釉瓷片,其中两片经我国著名陶瓷专家、原浙江省考古所所长朱伯谦鉴定,一块为“北宋甚至更早”,另一块则“可能是南宋”的。连接几天,她白天去孩儿巷调查,晚上查阅资料。

“退养”在家的陈珲不一定比某些专家权威更有地位,更加“饱学”,为什么她却“独具慧眼”,能在错综复杂中找到串起历史简册的“线头”?

第二天,即6月25日,《将拆的孩儿巷98号根在宋代?》的新闻见报了。

陈珲在古宅中发现“宋墙”的消息,后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晚报》,及省市几十家媒体相继报道后,牵动了全国成千上万人的心。每天,关心支持,参观古宅的人不断。他们之中有古稀老人和孩子,有本地市民,还有许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昆明、武汉等地的热心人。

杭州是南宋都城的所在地,可经过岁月的风风雨雨,留下来宋代的遗存已经极其罕见。特别是近几年,杭城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大建设,除了西湖周边地区还保留着一些古城风貌,如同一个盆景外,其他地区也在“脱胎换骨”。连我这个浙江人,每一次到杭州,都很难认得路了。

见报的文章引来了不少古建及专家,在这些人中就有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老教授周复多。他考察孩儿巷古宅后,又联系上了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几天后,阮教授赶到杭州,对古宅进行了进一步考察研究。他完全同意陈珲的观点,并认为这“是全国大城市内仅存的一堵宋墙”。他说,全国宋代建筑能保存到现在的有城墙之类,但少有民居遗迹,城市中的民居更是少见,在那一页历史中,众多学者只能借着书本想象。而这堵宋墙是一本“活教材”,它包含的信息,是最牢靠也是最直观的。当天,在专家座谈会上,他就孩儿巷98号古宅发表了总结性意见:这座老宅总体风格是清代中晚期古建筑,现在的建筑不断在原址上修建修缮,所以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除了宋代的建筑遗迹,还有明代的柱础、“壳窗”等——“蠡壳窗”目前已很罕见,江南地区只有周庄、苏州东山和西山的古建筑中还有几幅。清代的雕花门窗上,还有十九世纪的英文字出现,这很是稀奇。孩儿巷98号是杭州的一个重要历史“地标物”,价值数千倍一幢新的豪华商品房。当天参加座谈的还有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历史系、土木系等诸多教授。大家一致认为,孩儿巷古宅是一座“有生命的古建博物馆”。

此后,浙江省文物部门专门就孩儿巷98号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杭州市书记王国平作出了批示:孩儿巷98号不能拆。

再后来,在这座古宅兴建陆游纪念馆的倡议,也被采纳了,并开始实施。

相比之下,孩儿巷的古宅真是幸运。

即使在著名的水乡古镇同里,也曾发生百年古庙深夜被拆毁,当地领导装聋作哑的怪事。

其实,同里只是名声大一些,拥有退思园等几个经典的私家园林,真正的风貌和古建并不完整。被拆除的古建筑南观庙与凭票参观的古镇只有一河之隔。南观庙始建于南宋,当时的名称是玉清洞真观,清代重建后命名为仁济道院。现在同里旅游介绍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同里镇仍保存有三谢堂、承恩堂、侍御第、五鹤门楼、仁济道院等10余处明代建筑和退思园等清代建筑。文物部门明确表示,南观庙是属于不可移动文物,被列为吴江控制保护建筑。

不知为什么,这个古建筑所处的地方要“规划”一个居住小区。或许是古庙1000多平方米土地的价值,使它难有安身立命之处。古庙没有钱老先生这样的主人,也无僧人道士。深夜,一群人行动诡秘,直扑古庙,突击拆除,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满地都是推土机车轮印子。记者根据居民的反映来到了现场,并就此采访镇上负责城建的主任时领,那人躲躲闪闪、顾左右而言他,竟回答:“不好确定,有可能是台风吹的。”

这是从哪里吹来的“台风”!?

2002年8月23日,社会十分关注的孩儿巷98号古宅拆与保护法律纠纷案,终于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庄严的法庭开庭了。钱老先生聘请的二审律师熊辉伦律师,在法庭上宣读了他的代理意见。这是值得倾听,振聋发聩,正义与真理的声音——

审判长、审判员:

这一案件,从一审判决10日内拆除到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致力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人们,在尽情感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意境的同时,却可能面对孩儿巷98号古宅将不复存在的严酷现实。在此期间,人们已经意识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历史足迹和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已经意识到在创历史文化名城之中与古宅结下的不解之缘;意识到了法律最终将是广大人民的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作为上诉方钱老先生依法聘请的二审律师,深感责任重大。自接受委托以来,对本案一审判决,进行了认真的法律分析研究。同时,充分听取了社会各界的呼声和意见,并积极向我国在古建筑、城建、规划等方面具有权威的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必要的咨询和请教。在此基础上,本律师通过杭州市人大代表周惠常委以紧急建议的形式,建议有关部门停止拆除孩儿巷98号拆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2002年7月29日,杭州市房管局正式决定,“停止拆除上述房屋”的具体行政行为,为上诉人保留古宅扫除了法律障碍。毋庸置疑,二审法院对孩儿巷98号古宅的最终法律处理结果,势必对社会各界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关于一审证据认定有误导对一审判决之法律影响问题(略)。

二、关于一审判决生效对本案标的之物的法律后果问题。

原判如果生效,孩儿巷98号古建筑将于10日内不复存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将灭失。文物的特征,在于它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逆性。一旦毁损,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不能再走“定海城历史街区”的覆辙,更不能只为一所学校的一小块用地造成永久的遗憾。……

传说是陆游的故宅遗址,虽然尚有争议,但宁信其有,保存就可进行文学、史学研究,也是一种旅游资源。我们认为,对文物及古建筑的甄别和认识呈不断认识、认识、再认识的循序渐进发展过程。文保点也是逐个增加的。不能因此就可以说,尚未列入文保点的地方就不是文物和古建筑?就可以随意拆除?因此,正确处理好保护文物、古建筑与城市建设及经济效益的关系,已无法回避地放在我们法律工作者面前。

上诉人诉讼请求及目的决非为获取个人利益,只是希望通过法律的解决,尽一个公民保护国家文物的绵薄之力。众所周知,对上诉方个人利益而言,若拆除98号古宅,非但不会蒙受经济损失;相反,上诉人将在形式上以旧换新;在数量上增加居住面积;在生活上有质的提高。但作为炎黄子孙,守法公民(钱武肃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