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建筑-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贾铃铮

【,】

第一卷  佛教建筑


第一章  佛教建筑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
  宗教是人的一种信仰,虔诚的信仰为人提供了精神寄托,这是宗教曾经辉煌繁荣的原因。随着宗教的辉煌灿烂,宗教建筑也相应发展并繁荣起来。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古代建筑遗存丰富。其中,佛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也是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
  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宗教建筑类型。本书主要介绍遍布中国大地的佛教寺庙建筑。中国的佛教建筑与印度的寺院大不相同。中国的寺庙深受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它们庄严雄伟,精美华丽,和自然的风景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特有的中国佛教建筑特色。
  佛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建筑是一门营造的艺术,举世闻名的中国紫禁城、颐和园、敦煌石窟,印度阿姜达石窟、泰姬玛哈陵,以及埃及金字塔、法国罗浮宫、希腊神殿等,这些都是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建筑。从建筑中,又衍生出绘画、雕刻、造景等艺术,因此有人说:“建筑是艺术之母。”
  建筑也是一种看得见的文化,从建筑可以一窥各地的民族性,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民情、风俗、人文、信仰乃至生活习惯等,例如古埃及人重视永生,大部分人把毕生精力集中在为死后的灵魂营建住所,因此有金字塔的伟大建筑诞生;中国因历代群雄并起,内乱外侮不断,因此有万里长城、护城河的建筑。在希腊、义大利或西班牙等国,长年只有下雨而无雪,所以屋顶采缓坡的斜式屋顶;北方国家降雪屋顶的倾斜度自然陡峻,在埃及等不下雨的地区,则流行平顶屋。
  佛教的建筑主要为佛教寺塔。古印度有名寺塔不少,如著名的菩提伽耶、那烂陀遗址,规模极为宏大。东南亚诸国均有同类建筑。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扬崖壁大佛像,都是闻名于世界的佛教建筑。中国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传入而发展起来的。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石窟寺,系根据古印度佛教造型艺术,结合中国传统的形式建筑的。中国的佛教石窟为数甚多,其中敦煌、云冈、龙门尤为著名。中国佛塔的建筑,起源甚早,现存的上海龙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相传都是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的。原来印度的佛塔是覆钵状的圆坟形,上饰竿和伞,后发展成相轮(在塔顶竖一根金属刹,用七重或九重铁环套在刹身)。传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的民族形式,大都建成可供人凭眺的楼阁式建筑。现存的塔可分二类,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带有中国特色;二是另式扩要采取中国原有楼阁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多,一般为七至九层。结构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铜塔、铁塔和琉璃砖塔等。西藏的佛寺建筑,与汉族地区略有不同。一般都有庞大的建筑群所有建筑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日本的东本愿寺,朝鲜的佛国寺都采用木结构的殿堂形式,雄伟壮丽,是世界知名的古刹。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建筑的原理是由生活中的经验累积而成的智慧,从古代人类祖先巢居树上,穴居山洞,到今日的高楼大厦,金碧辉煌,建筑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化。
  它记录了世代迁移的轨迹,而建筑既是物质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尤其在精神层面的宗教信仰上更离不开建筑,其中寺院、佛塔、石窟都是佛教的建筑,所以佛教在建筑学的领域里,可以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第二章  佛教建筑的价值
  佛教是个崇尚自然的宗教,修行人大多澹泊物欲,喜与自然为伍,尤其佛世时,弟子们往往茅屋二三椽便能安度终生,就是山林水边、岩洞树下,到处都能随缘安住。但是后来为了众生的需要,佛陀接受频婆娑罗王与须达长者的请命,允许信徒布施精舍,而有只园精舍、竹林精舍、鹿母讲堂等寺院的兴建,这是佛教建筑的起源。
  到了中国,因为迦叶摩腾、竺法兰与道士论道,启发东汉明帝的信心,下令在城内建筑比丘尼寺院,城外建筑比丘道场,开启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
  佛寺一向是当代文化活动的中心,寺院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于一身的综合美术馆,更是人们心灵休憩的重要场所。中国佛寺建筑早期以佛塔为主,至隋唐时代,渐以佛殿为中心。“塔”又名“塔婆”、“浮图”、“浮屠”,俗称“宝塔”,是一种高耸的佛教建筑,它的概念和形制导源于印度的“窣堵波”。窣堵波是为供养佛陀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塔传入中国之后,得到了改造和创新,表现出中国建筑在艺术上兼容并蓄的能力。塔的形式多样,造型丰富,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缅塔以及金刚宝座塔等。它随着佛寺的位置,有的在山间,有的在水际,有的在城市,有的在乡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建筑类型。
  不过,各国的佛教建筑常因各地人文及地理因素而各有其特色。锡兰的遗存建筑与印度大致相同,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则杂有木造建筑,爪哇的婆罗浮图为一表现密教九层曼荼罗的大规模石造建筑。西藏的大寺院,多建筑在山麓斜坡上,配置有多种建筑,连接在一起,呈现一种欧洲风格的市街景观,特色为塔身下部尚有一细小的喇嘛塔。我国的佛教建筑多仿皇宫式建造,称为宫殿式建筑。其典型设计多以主要建筑物整齐、对称地配列左右两方,山门与天王殿、大雄殿、法堂、方丈等呈一直线并列,其左右分别设置钟楼与鼓楼、伽蓝殿与祖师殿、客室与云水堂等。材料以木、砖为主,屋瓦大多加上彩色涂绘。中国现存的早期宫室、住宅极为稀少,宫殿式佛殿却可反映出当时结构、装修、构造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成为建筑史中有价值的证物,以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佛光寺是现今仅存的唐朝木构建筑,唐朝是中国艺术的黄金时期,唐朝主要的艺术表现全集粹于殿内,使该寺成为中国独特的宝藏。
  我国著名的佛教建筑物当中,如建于魏孝明帝熙平元年(西元五一六年)的永宁寺,被誉为“此寺精丽,阎浮所无”。而我国的佛教建筑,可以说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大观,其中尤以石窟艺术更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石窟,又称石窟寺院,是将山岳的岩质断崖凿成洞窟,供养佛像以作为寺院者。我国石窟的开凿,约在前秦建元二年(西元三六六年),由沙门乐僔于敦煌鸣沙山试凿开始,直至十五世纪,历时千余年而不衰,以北朝至唐朝为盛,分布遍于中国西部、北部,自新疆的高昌、库车、甘肃的敦煌、天水,及南北二石窟,大同的云冈、洛阳的龙门、太原的天龙山、河北河南的响堂山、济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洞,以至辽宁的万佛洞等,规模均极宏大。其中,敦煌石窟以壁画名闻中外,大同云冈石窟最为奇伟。此外,尚有河南洛阳龙门、巩县、南京栖霞山、山西太原天龙山等处,石窟内部,遗存有丰富的尊像雕刻、装饰、壁画等,充分显现出佛教艺术的综合风貌。
  石窟寺院与一般平地的木造、石造或砖造寺院不同,是利用岩盘或岩山开凿而成,十分坚固并富有防护性,因此大多能保存迄今,其间留有印度佛教传入我国的历史痕迹,弥足珍贵。内部多设有佛龛、佛坛、华盖、塑像,饰以浮雕、壁画等,并收藏各种经典、佛画、佛具及寺院文书等,俨然是佛教的宝库,形成石窟艺术,同时造就了佛教艺术史,实为震撼全世界的文化宝藏,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佛教的建筑、雕刻以及不胜枚举的壁画,在在显示出佛教不仅具有庄严的仪式、精微的教义,更具有艺术的特质。在许多艺术家与考古专家的眼中,佛教的建筑是具有丰富、多变与美感特色的艺术创作,实在是世界建筑界的一大资产。
  寺院是僧众驻锡的道场,是佛法弘传的所在,是供奉佛像的殿宇,有了寺院,才有佛法僧三宝,才有佛教;有了寺院,才能传播教义,才能住持正法。
  寺院是佛教的代表,是信仰的中心,是信徒心灵寄托的所在。佛寺建筑是为了弘法、度众所需。虽然今日随着佛教信仰的日益普及,佛教弘法的空间随之扩大,早已不再局限于寺院中,但是寺院永远是信仰的精神象征,寺院除了传播佛教真理之外,庄严的殿宇、宁静的气氛、祥和的梵唱、慈悲的教义,让社会大众在工作忙碌之余,尤其是遭遇挫折、徬徨无助的时候,自然想到寺院,不论是参加各种修行活动,或是在佛前瞻仰、礼拜,都能获得再出发的力量,所以寺院就像人生的加油站,像是心灵的百货公司,是希圣成贤的学校,也是善友往来的聚会所,更是去除烦恼的清凉地。
  有寺院就有信仰,欲得佛法常住,必须建寺安僧。
  寺院不仅是信仰的道场,尤其过去寺院大都建筑在僻静的山林,湖光山色,配上朱檐碧瓦的庄严殿宇,景致怡人,环境清幽,宁静祥和,往往吸引一般社会大众前往旅游踏青,藉以远离尘嚣,涤尘静虑,享受山居之乐。
  到佛教寺院参访,除了眼观耳听之外,尤其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鼓舞、思想上的启发,对社会人心产生一股道德的自我约束力,无形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