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台北到北京:胡同台妹眼中的大陆-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心理是不可能做出好报道的。

再加上台湾媒体竞争与开放的环境使然,因为要采访到什么高官贵人并非十分难,而主跑政治的我更是经常与他们近身接触,所以,我倒是很少因为见到什么受访对象而感到“害怕”。在我的新闻生涯中,其实我最怕的是“专业人士”,就怕自己问出个蠢问题,造成受访者困扰,而我又会担上“无知”的帽子,所以在访问专业人士前我都会努力做功课。

不过我觉得人无论再怎么自我要求,想要达到真正的客观公正这是几乎不可能的,只要要求自己相对客观,因此,怀着怎样的心态面对受访者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心里想的是“他是大官,如果我采得他不满意,他搞不好会找我麻烦”,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又怎么可能达到追根究底,为受众监督把关的目的呢?相反,如果对受访怀有成见,处处找麻烦,这种心情恐怕也会“冤枉”或是“挑衅”,例如,有段时间媒体记者每遇陈水扁女儿都觉得她就是该发脾气的,如果没发脾气“新闻不好看”,而有意无意地激怒她,这也会造成受众对其负面印象的误解。因此,心态持平恐怕是作为记者的基本要求!

2 最是难忘那一刻

2005年的“两会”,由于《反分裂国家法》的审议,格外引人注目。台湾多家媒体均派出了豪华的报道团对“两会”进行报道,也正是由于这次“两会”的重要性,台湾记者在争取现场提问机会上,表现非常踊跃。

我自己当然也是做足了准备。

由于平时喜欢穿黑色衣服,总理记者会的前两天,打开衣柜一看,全是黑的,根本就是“woman in black”。一位新闻界前辈大哥还特地从台湾打电话提醒我:“小宫,你要去参加中外记者会,还是选一件红色衣服吧,红色显得喜庆,而且在镜头前面效果比较好。”因此,我还特地去买了一件艳红色的短外套。

对我而言,提问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心情十分轻松地到了现场。不过仍是被现场人山人海的中外记者给震撼了。过去在电视画面看总理记者会,并不觉得有这么壮观,但自己身临其境时才知道原来这大厅真的好大,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还需要不少时间。而全世界记者齐聚一堂,大家都在忙碌着准备工作,这样的场景还是让我在兴奋中有了几许戒慎。

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我坐到了早已安排好的位置,国台办的几位朋友也不断耳提面命要我待会儿好好表现。也许是看到这个阵仗,坐在身旁的大陆《经济日报》记者低声问了我一句:“待会儿你提问?”我用力地点了点头。只看她迅速地从包里拿出粉饼开始补妆,并说道:“那待会儿镜头会照到我!”

当天我是第三个被点到起立提问,从头到尾我刻意保持微笑着说完我的问题。因为我曾经做过广播电台的新闻播报与主持人,所以我对自己的音色颇能掌握,我很清楚当我面露微笑地说话时,声音听起来会比较温柔甜美,而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有意思的是当我提问完并迅速地将手中的麦克风交给一旁的工作人员时,这时却听到温总理接着问:“在我回答你的问题以前,我要先反问你一个问题。”这个动作就不在我以及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的预料当中,原本打算坐下的我立刻又再站了起来,工作人员急忙递话筒,一边动作着还要一边听着温总理到底要反问我什么问题,我倒是很平静,不过身旁引起一场小骚动。

就当这一切都从容不迫地完成之后,我低声问了旁边那位《经济日报》记者:“总理一年举行几次记者会呀?”“一年就这一次。”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感到我的提问的重要性,因为两岸关系对台湾而言至关重要,当时台湾方面由于是民进党执政,海协海基两会这两岸唯一经官方认可的民间交流是中断的,因此两岸重要官员的公开谈话是非常重要的,这预示着两岸关系在未来一年的可能发展,而这么重要的机会就在刚才我已完成,直到此时我才开始紧张,记录温总理回答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事后想起这段过程不禁哑然失笑,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事前紧张,像我这样已经顺利完成才开始“后知后觉”紧张的,恐怕不多。

“温总理您好,台湾年代电视台记者宫铃,在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请教温总理,在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中,以非常高的票数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因为是刚刚出台的,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不过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里面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篇章是强调两岸的持续交流的,不晓得国务院各机关在这部法律的架构之下将要如何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进一步促进两岸的持续交流。”

“另外,我们知道在国内各个城市都有很多台商在那里做生意,甚至是安身立命,不晓得一部新的法律对于这些广大台商的权益是不是会造成影响,甚或相反的,不是有影响,而是对他们的权益进一步促进和保障。谢谢,以上是我的问题。”

而在我提问时,我眼中直视着温总理,当时他非常用心地聆听,表情虽然严肃却很温和,身子略微向前倾,甚至动手做记录。

总理开始回答我的问题了:“谢谢这位台湾记者的提问。在这里,我首先要向2300万台湾同胞表示问候。你的问题,抓住了我们这个法的一个要害,就是说,这个法是一个加强和推进两岸关系的法,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也不是一部战争法。”

“在这部法律里,明确地规定了,要推进两岸人员的交往,鼓励和推进经济的合作和直接三通,鼓励和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的交流。在这部法律里,规定了要保护台商的利益。这部法律是遏制和反对台独势力的,只有遏制和反对台独势力,台海才有和平的局势。台海的和平和稳定有利于台商到大陆的投资,也有利于外商到大陆的投资。”

“你问到我,采取什么措施,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就台湾问题的重要谈话里已经讲到,我们要保护台商在大陆的合法权益,只要是对台湾人民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去做。第一,尽快将海峡两岸的客运包机,由节日化转向常态化。第二,要采取措施,解决台湾,特别是台南地区农产品到大陆的销售问题。第三,要尽快地恢复和解决大陆的渔民到台湾去实行劳务输出的问题。我们还准备出台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和方便的措施。”

上述的这段话就是温总理当天的回答,整个回答并未低头看资料,显见他对相关内容的熟稔。我也想起在那次记者会一开场,温总理就十分真诚地表示,他会用心来回答大家的提问。而他甚至延长了记者会的时间,就只是为了多回答几个问题。记者会后,中央台对我进行了简短的采访,我记得他们问我对总理的回答是否满意?说真的,在我心里是有些意外的。可能出于对过去历任国务院总理的刻板印象,我总觉得他们会很凶悍,措辞强硬且严厉,甚或低头照稿念,但温总理并未如此,相反他却是对答如流,且温和有礼,这也在我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如今每到一年一度的温总理记者会。朋友们经常要我回忆一下2005年我获得提问温总理的机会,当时有什么感受。说真的,很多当时激动的感觉现在早已平复。有幸获得提问权,其过程想当然必定是经过一番竞逐,毕竟总理记者会一年才一次,台湾媒体如此之多,与会记者更不在少数。但是所有过程的艰苦,都在事后早已忘怀,深印心中的恐怕就是温总理在回答问题时的恳切眼神了。

眼神最能表现一个人的心灵,所以有眼睛是灵魂之窗的说法。我记得,当我问完问题,正要坐下,总理反问了我一个问题,他问我是否有看过《反分裂国家法》。先不论这部法律在两岸之间的各自解读不同或是政治见解的歧异,当时温总理回答问题大约有二十多分钟,完全没有看稿子,从头到尾眼神横扫在场所有参会者。

我注意到了,不只是对我,温总理面对现场每位记者的提问,都几乎没有看稿,时长近三个小时的记者会,面对触及各层面的问题,他皆能信手拈来,眼神毫无犹疑,就足见温总理对政务的用心与努力了。

这也让胡同台妹想起台湾的政治人物,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宋楚瑜先生的故事,他有个很了不起的能力,那就是他能对每个他见过的人过目不忘。曾经有个在省府工作过的员工,十几年前向宋先生提出一个个人权益的问题,而在十几年后两人再相见,宋先生竟主动问他当年的问题是否有所解决?解决得是否满意?各位试想,如果你是那位员工,能不感动吗?我想这也是宋先生能够纵横台湾政坛数十年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仔细想想,换做是我们,我们能否做到这样?温总理每每下乡,或是长达几小时的记者会,从未显出倦容,总能以非常恳切的态度去面对问题。中国这么大,要解决的问题如此多,能够时刻保持最佳状态,说真的,好难!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记者会的许多细节已不复记忆,不过,那天温总理的眼神跟诚意,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因为《反分裂国家法》的重要性,我们参加完记者会,就马上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一直忙到当天晚上。我们在中央电视台订了卫星时间,联机两岸的相关专家,就《反分裂国家法》发表观点和看法。

直到所有这些忙完,我才有机会打电话给我的爸爸。在参加记者会之前,我就告诉过他,我会参加这个记者会,嘱咐他要准时收看,说不定能够在电视上看到我的镜头喔!当一整天忙乱后,我终于有时间打个电话回家。

“爸,我今天表现怎么样?”

“你表现得很好。”“你表现得很好。”“你表现得很好。”就这样他重复了三次。当时我听得有些鼻酸。

我老爸是个很挑剔的人,经常会采用负面激励法。无论做得再好,他总是能够挑出骨头来,所以,我心里很明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他的认可。那晚他在电话里告诉我的是,我表现得落落大方,在这么大的一个场合里,没有显现出害怕的样子。其实我老爸当初是反对我从事新闻工作的,其实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儿上山下海,还时不时彻夜加班?不过我想在那一晚,我跟老爸之间彼此都已经能理解彼此的心,这也算是这次采访最大且意外的收获了。

3 因为“两会”而成为焦点

与温总理之间的这次接触后,发生过一件令我难忘的小故事。

我在凤凰网工作期间,遭逢2008年农历年前的雪灾,造成许多人无法回家过年。当时大家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最先传出灾情的湖南等省份,我所在的部门互动中心获得了来自网友的讯息,说贵州省也是灾情严重但却无人关注,于是我们不断进行这方面的报道。由于凤凰网有许多在政府部门服务的网友,所以温总理也得知了此消息。隔了一小段时间过年了,我看到的新闻报道是,他在贵州过年。而此后,贵州的灾情就受到媒体的关注了。

我并不主张“御驾亲征”,但在大陆的政治体制环境中,亲临现场有其必要性。况且当时许多省份皆有灾情,媒体与舆论焦点并不在贵州,尤其在岁末寒冬之际,他能体恤民情亲自前往,在我看来已是勇于任事,在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