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中的革命-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麦克斯韦物理学。
    那些在3O年代开始学习物理学的人如我本人,一定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量
子论课程(以及许多教科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先进行一番历史回顾,然后才开始正题。
在历史回顾中,学生们可以一步步地了解到古典辐射理论(包括能量均分原理)的失败
以及(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开创的)量子论发展的各个阶段。然后,讨论光谱学原理和玻
尔理论对这些原理的阐释,接着是索末菲将玻尔理论中的圆轨道发展成椭圆轨道。这一
阶段往往特别强调密立根,弗兰克和赫兹的实验的历史意义。最后,学生们会逐步学到
电子的自旋,量子数的概念以及伟大的泡利不相容原理。现在看来,之所以对量子论被
接受的原因进行历史考察,是因为授课的教授们和教科书的作者们感到有必要让学生们
了解前辈科学家们的经历,他们是如何转变的,是如何被迫接受一个全新的观念与尚不
完善的物理学基础的。这就是量子论革命性质的一个标志。
    深入研究玻尔1913年至1923年发表的著述可以发现,尽管他运用了普朗克常数并涉
及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但他并没有明确宣布赞同光量子理论。这就是说,他的工
作主要是研究电子轨道(也就是能级)发生变化时光的吸收和辐射问题,而不涉及光的
本性和光的传播。在其原始论文(1913)中,玻尔承认了他引进了一个“与经典电动力
学原理不相容的量,即普朗克常数”(见霍尔顿和库恩1969;米勒1984)。现在看来,
玻尔理论似乎是经典力学用于确定稳定态的量子化概念以及不连续假设的奇异结合。玻
尔(1963,8)显然明白,他的“原子模型”尚不完善,是不完整的初级形式,因为它的
“基本思想与经典电动力学理论那些久经考验的,备受赞美的原理相冲突”。正如M.克
莱因所发现的,1910年至1913年间,像M.普朗克和H.A.洛伦兹这样的科学家对爱因斯
坦的光量子理论提出的最尖锐的批评也只限于“光量子说完全不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
现象”(1970)。玻尔本人在1913年的一次演说中说,原子释放的是纯辐射而不是光量
子。从1913年到大约1920年,玻尔一直尝试着把经典的光的波动理论与原子辐射理论协
调起来,最终建立了他所谓的“对应原理”。但A.索未菲1922年在他的颇有影响的论文
《原子结构和光谱线》中,对应原理唯一使他惊奇的是,“保留了那么多的波动理论,
甚至在绝对是量子特性的光谱过程中也是如此”(p.254)。索未菲最后说,“现代物
理学目前正面临着不可调和的矛盾。”(p.56)玻尔本人甚至提议抛弃他所说的“所谓
的光量子假说”。对这个激动人心的年代进行探讨不仅看到在企图建立一个与原子模型
有关的,令人满意的光谱学量子论过程中产生了多么大的混乱,而且还表明将革命的新
观念同经典物理学结合起来是多么困难。索末菲(1922,254)指出,现代物理学必须勇
敢地承认新与旧之间的矛盾,应当“坦率地承认它们的非相容性”,W.泡利对这个观点
极为赞同。
    玻尔理论符合科学革命的全部检验标准。例如,1929年卢瑟福在一封发表于《自然
科学》杂志的信中宣称,“玻尔教授大胆地运用量子论解释光谱的产生”,构成了一场
革命,他说玻尔的理论是“普朗克假说的直接发展,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
1969年,J.考克罗夫特爵士指出,玻尔把“经典力学和量子论结合起来描述电子轨道的
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发展,它“促使原子理论革命化”。同笛卡尔革命一样,玻尔革命
并没有持续多久。正如当年笛卡尔的工作后来得到了扬弃和发展,玻尔理论的某些基本
内容合并到另一场革命,量子力学革命中去。在量子革命过程中,玻尔革命可以被视为
第一阶段。
    通向量子力学:伟大的量子革命
    1926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概念获得了“光子”的称谓。光子一词是美国物理化学
家G.N.刘易斯建立的,但他用来描述与光电子略有不同的概念。尽管刘易斯原来的概
念早已被抛弃了,但光子却迅速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标准词汇(见斯图威尔1975,325)。
可是,20年代中期的光子概念与爱因斯坦原来的光量子不同,它还包括某种特殊的性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动量,这一点爱因斯坦最初并未考虑,但他确实在1916年引进了动量
(P=hv/c)特性;这个概念甚至早在1909年就已出现在J.斯塔克的一篇论文中(见佩斯
1982,409)。光子可能具有动量的思想是P.德拜和A.H.康普顿于1923年提出的。事
实上,康普顿还做出了现代物理学的一项最轰动的发现,即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康普
顿效应。康普顿依据无可辩驳的实验事实证明:“辐射量子带有方向性的动量和能量”
(斯图威尔leqs,232)。L.斯图威尔回顾了这项工作的历史,他指出康普顿的动机与
十年前的密立根不同,不是检验爱因斯坦的预言。斯图威尔还发现,A.索未菲在lop年
10月9日写给康普顿的贺信中,首次使用了“康普顿效应”这一术语。索未菲还透露,康
普顿的结果是头一年夏天他与爱因斯坦“讨论的主要问题”。
    尽管康普顿的结果最初也引起了一些争论,但人们(如海森伯)很快就认识到,康
普顿效应不仅是辐射量子论的转折点,而且是全部物理学的转折点。康普顿很早就意识
到自己工作的革命性。1923年,康普顿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于19
24年发表于《富兰克林研究所杂志》上)中坦称,他的发现“使我们关于电磁波传播过
程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当他在《国家科学院院刊》(9:350-362)
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却说:“目前的衍射量子概念绝没有冲击”经典波动理论。爱因
斯坦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观念得到了证实,他宣布,现在有两种不同的光本性理论:波动
性和粒子性,“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人们必须承认,它们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尽
管二十年来,理论物理学家作了巨大的努力(试图找到某种联系)。”
    大约在同一时期,L.德布罗意在康普顿成就的鼓舞和启发下,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
在1923年发表的论文中,他引用了“康普顿的最新结果”,以及光电效应和玻尔理论作
为他确信波粒二象性的理由,他宣布,爱因斯坦的光量子概念是“绝对普适的”。爱因
斯坦,玻尔以及康普顿的工作启发他接受了“光量子的客观实在性”。
    德布罗意没有从物理意义上阐述光的波粒二象性,但他坚信这种二象性是自然界的
普遍特性,即使普通物质(如电子)也是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这一革命性的概念
是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1924年11月25日提交)首次建立的,而后,爱因斯坦对
它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值得指出的是,正是爱因斯坦的工作引起了薛定谔对物质波的重
视(见惠顿1983)。美国科学家戴维逊和革末以及英国的G。P。汤姆森(J.J.汤姆森之
子)所作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说。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新量子力学的前奏,而
量子力学是与薛定谔和海森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见克莱因1964;雅莫尔1966;拉曼
和福曼1969;斯图威尔1975,以及米勒1984)。这一新的科学革命(特别是在M.玻恩引
进了几率波的概念之后)的伟大意义在于,量子力学在20世纪后半叶成为物理学和自然
科学的核心内容。
    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从20年代开始,爱因斯坦拒绝接受量子力学,
认为它不过是对自然界的“权宜”性说明,从而使得爱因斯坦与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分
歧。爱因斯坦反对的主要观点是,新物理学引进几率思想作为它的基础缺乏经典的因果
性和确定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描述自然界的不完备性(这似乎是完全对他本人而言)。
尽管如此,爱因斯坦认识到量子力学是物理学发展的一大进步,虽然它是一个权宜性的
假说。他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推荐量子力学的共同创建者薛定谔和海森伯为候选人(见
佩斯1982,515)。耐人寻味的是,爱因斯坦本人曾对量子力学的统计学基础做出了重要
贡献。
    量子力学革命,或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历史,以及它从潜在的革命性到理论革命到科
学革命阶段的迅速转变,很自然成了本书一章的研究主题。量子力学对物理学发展的革
命意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表现得已经很明显。这些发展对科学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近几十年几乎任何一本科学哲学著作都对它作了深入阐述(见玻恩1949;戴维斯1980;
费困曼1965;雅莫尔1974和苏帕尔1977)。
    古典量子论的最后堡垒
    在本章结束之前,我们介绍一个严肃的插曲,它能够说明爱因斯坦光量子概念的真
正革命性质。1924年,也就是康普顿宣布康普顿效应的发现一年之后,玻尔(同H.A.
克拉摩和J.C.斯拉特一道)发表了一篇论文,旨在反对光子概念。玻尔在他的原子理
论中采用了量子概念,而这一原子理论很快得到了普遍接受并使物理学的这一学科发生
了革命性的变化。当时,量子论中还存在着许多无法解释的困难问题,直到几年后建立
了量子力学,这些问题才得到解决。但玻尔理论同普朗克最初的量子论一样,本身并没
有涉及到“自由辐射场”,也就是光或其它电子辐射在空间的量子化问题。爱因斯坦19
05年的论文发表后的二十年间,玻尔和许多物理学家一样,他们虽然接受了量子论,但
只承认光在辐射和吸收时的量子化,而不是光本身的量子化。他们必须记住,大量实验
(包括干涉实验和衍射实验)以似乎无懈可击的证据证明了光的连续波动传播。
    玻尔…克拉摩…斯拉特假说是玻尔最后一次坚持他反对用量子论对光作一般性描述的
立场。他坚信,他自己的“对应原理”能在辐射和吸收量子论和已经广为认可的电磁波
传播理论之间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在1919年及其以后的几年中,他甚至表达过这样
的愿望:如果对维护“我们的经典辐射理论”有必要的话,他将不惜迈出最为极端的一
步——放弃能量守恒原理(见斯图威尔1975,222)。
    1922年12月11日,他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作演讲时,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当时
他解释说:“近年来,爱因斯坦理论的预言已经得到了……精确的实验证实。”但他又
立刻补充说:“尽管具有启发性意义”,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与所谓的干涉现
象“完全不能相容”,因此,不可能在辐射本质意义上解释光。“这成了1924年的玻尔
…克拉摩…斯拉特论文的主题,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辐射特性的原因,“但并不涉及
任何与光在自由空间传播定律相背离的光的电磁波理论”,而只研究“虚辐射场与发光
原子相互作用这一特例”。这篇论文中,作者声明:在单次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
将“抛弃…能量与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