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了,别争了,统统摘下面具!

都摘下面具,也太尴尬了。

那倒是,还得演下去。下一场演什么?

有了!就演《摘下面具》。

老演员,新玩法,如是而已。

有人说,真没意思,尽是演戏!

有人说,真有意思,天天有戏!

也有人说,既知道是戏,就别当真,莫作假,潇潇洒洒地演,找乐而已。



中央方而正,四夷抬而拥,兴也。

科学、宗教两足对称,物质、精神两手都硬,中央一口同(统)天下,必兴。

一部宪法大地平,两耳兼听是非明。一口不二乾坤定,八方同心国事兴。

五教合一,五行相生,五伦有序,五洲沟通,既有向心力,又有开放计,现代中华,大兴!



远古诸侯纷争,分分合合,国无定形,故而国字无边框。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国家便有了定型,国字也有了边框,但国内战争不断,故国字里边有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成了方正威严的泱泱大国,国泰民安,玉居其中,乃富强之相。

有人侵吞国家财产,损害国家利益,还自我安慰狡辩,说国家不差这一点,岂不知国家少了一个点,国将不国。

太平天国之所以未成气候,不是只差这么一个点么?



古代之农有林有田。如今林被毁得差不多了,好田也快被占完了,不过不要紧,科技可以兴农,无土栽培和基因工程将开启现代农业的新纪元。

只是现在我们吃饭还离不开仅剩的那点可怜的林和田,再说谁敢保证我们的后代没有林田一定会活得更好呢?

土地对人类还很重要,我们毕竟不是神仙。



学术界有“医源于巫”的说法。古文医字下面是“巫”,可做注脚。上左是“匚”内一个“夫”字,夫子是德行高迈的人。上右是“殳”,殳是一种竹制兵器,在这里可能代表法器。想必古人心地单纯,环境也无污染,故而病也简单,请个道德高迈的巫师手持法器,天灵灵地灵灵地搞点心理暗示就好了。

后来人心趋于复杂,病也便奇怪,巫师的法不行了,就用药酒医治,那下边的“酉”代表酒器。

近代人心更杂,医生的德行也不高,“夫”字便换成了“矢”字,矢为金属利器,大概需要手术了。

现代环境污染严重,人心莫测,病也空前难治,药酒和竹器都不管用。更由于很多人不仅赚过许多不该赚的钱财,而且杀业也很重,以至于要受到花大钱请人开膛破肚偿还宿债的报应,于是医字也很干脆地简化了:一个“匚”代表医院,一个“矢”代表手术刀,没有什么好讲的,病人进了医院,医生便赶紧操家伙,宰你一刀。



愿力无穷。

愿是有层次的。

凡夫俗子,主要的愿望无非发财,读书也为发财,故早先的愿字由代表钱币的泉字和代表书本的页字组成。

修行人依经本发大愿,讲究原原本本不走样,故后来的愿字从原从页。

至愿无愿,佛无愿,本来之心而已,故今之愿字写作原心。

愿字的演变过程是凡夫经修行成佛的过程。



“最近忙些什么?”大家都爱这么问。

“瞎忙呗!”大家都这么答。

大家都在忙,而且都在瞎忙。

不忙行不?大概是不行。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们对忙的解释。

时间就是金钱,金钱当然很有用,可事实上很多人的钱已经够用了,还在忙。

时间就是效益,换了个词,还是为了钱。

时间就是生命,这话说到了要害。可没听说什么人因为忙而延长生命的,倒听说很多人因为忙而累死的,拼了命去追求生命那叫什么?对了,那就叫追命。

任你怎么说,该忙还得忙,因为大家都在忙。

圣贤们在笑,那些剩下的闲人们在笑:这些忙人,到死不肯回头认心,真可怜!

造汉字的那个圣贤,一个字就把忙的实质揭示出来了。

心亡为忙。心亡失了,找不到了,没有主宰了,于是便慌乱,便迷头认影,驰求奔走,抓挠挣扎,拼命地想抓住一个东西,好有个依靠,于是便忙了。

其实心外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所有五彩斑烂的外物,都像肥皂泡,当你千辛万苦抓到手时,它便破灭了。抓到了钱,钱会贬值,会像手中的沙子,不可遏止地漏失;抓到了铁饭碗,忽然下岗了,原来是泥的;抓了个文凭,抬头一看,大家都有了,百八十元能买到;抓了个城镇户口,粮本却失去了作用,原有的土地没了,只多了点生计的窘迫和焦虑;抓到了权,忽然发现自己已处于角斗中心,想放松都不可能;抓了个名,刚得意几天,便发现自己的崇拜者又蜂拥着把鲜花献给另一个更新的星……

豪富后的潦倒倍感凄凉,热闹后的冷清倍感寂寞;辉煌后的黯淡倍感无光,腾达后的失意倍感空虚……

于是大家都不甘心,一个泡破了,再充另一个泡。

一个人来到世界的那一天起,就伸出小手抓呀抓,抓了一生,什么也没抓住,到死的那一刹那,终于明白了,悬崖撒手。

朋友,最近忙么?

您都忙些什么?



“示口内”为祸。

示是示意、告诉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呢?祸从口内出。

口业之祸,常被人忽视。恶口结冤家,两舌惹是非,绮语伤风化,妄语失信誉,刻薄招人辱,秽语讨人嫌。小自朋友反目,邻里纠纷,大至国家争端,世界大战,究其根源,最初大多是由某个人几句不当的言论引起。因此,道人守口以养德,君子慎言以远祸。

口业利害,当深思之。



色字头上一把刀。

色欲是刮骨钢刀,既伤身命,更夺慧命。

色欲是生死之根,轮回之本。

古色字左边有刀有矢,警示其祸害;中间为“自止”,提醒人们自行止息色欲之念;右边是三撇,告诉人们色境若现前,切需三思。



商人一定要会笑。

且看这些不同写法的商字,除了中间那个官商面无表情一脸严肃外,其余无论坐商行商老商少商四眼商双眼商,全都笑眯眯一团和气。

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好商量,和气生财嘛!



卦者挂也。

心有挂碍执著,便请人占卦算命,于是心便被人占了卦了,命也被人算计了,自己做不了主,跟人瞎跑,被人捉弄。

若心无所住,六根清净,则不离三界,不即三界;不出五行,不著五行;不除六尘,不染六尘;任他八卦六十四卦,都挂不住的,是为大自在人。



恶者,“亚心”也。

“亚心”乃后天分别心,分别意识也。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者本心也。可见人的本心是善心。善心怎么会变恶了呢?就是由于生起了分别心——“亚心”。

佛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恶,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迷失了本心真性,起心动念便分别不休,执著不舍,贪嗔痴慢疑五毒俱生,于是便造恶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有办法断恶修善了。无非是远离分别执著的后天“亚心”,认取那灵明寂照的本心而已。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网内有虫。网外有网。宇宙时空就是各种网交织重叠的复合体。

情网、关系网敌不过法网,因特网逃不出因果网。上网上网,哪个人又不在网上呢?

上 网

蜘蛛一边结网一边做广告:“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不上网就会被淘汰。上网,上网!”蚊子、苍蝇、黄蜂,纷纷上网。

渔翁一边撒网一边吆喝:“上网,上网,最新潮流,最新时尚。看!红鲤上网了,白鲢上网了,黑鲫也上网了!再不上网,你们对得起自己么?”

黄花鱼说:“上网有什么好处?”

乌贼说:“现在时兴上网,管他呢,随大流吧。”

兔子说:“我才不上这个当,咱到股市潇洒一把,唉哟!不好!套住了!”

狼说:“要赚大钱,就要敢冒险,咱爷们儿尽玩悬的!”

老虎说:“我经营期货,空手套白狼。”

大象叹息:“唉,自己都濒临灭绝了还套什么狼呀?”

熊猫说:“这世界怎么了?”

老牛说:“是时候了,光知道电子因特网,谁知道念子因果网呢?天网恢恢,各随因果。”

蚕说:“咱也是玩网的,可不想造孽。这年头也管不了许多了,独善其身,闭门反思吧!”三下五除二,吐丝造茧,把自己网起来了。



如今性学大兴,圣人凡人都谈性。

心生为性,生心亦为性,性和性大不相同。

性本无别,分别心生则有性别,有性别则有众生,众生流浪生死,烦恼纠缠,皆因迷失本性。

释道儒三教圣人都讲修身养性,这个性是指能生分别的那个包天容地的灵妙本性。本性不可以分别心见,但分别心不离本心,性别不离本性,当下回观体认,是为明心见性,诸君会么?



经乃径也。圣贤到达真理之彼岸走过的路,记录下来便成为经。圣贤是先行者,故经又有经验、经历之义。

闻经而起信者,有两种人:一曰行者,闻经而起信,由起信而发愿,由发愿而实行,最终抵达真理,与圣贤不二;二曰学者,闻经而生兴趣,由兴趣而究理,由究理而立论,以为大悟,实乃大误,未行之故。望梅画饼,终无实益。

学者、行者与经典

经典乃是对真理相状和如何达到真理认识真理之路径的记录。圣贤是先行者、先觉者,他的描述是他的经验,故谓之经典。由于经过了,亲证了,故而圣贤便很自信,自信便不需要证明。故而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爱因斯坦等人的论著便很少引用某某人怎么说,而是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他们对真理和通达真理的道路做出了最接近合理的描述,故而后学者便无可置疑地相信,就会经常地引用他们的话,动辄某某圣人如何说。这些圣贤的说法便成了公认的经典。

相对于经典的作者来说,那些引经据典的人无论引据阐述得多么准确,也只能算是个学者。经典毕竟不是真理本身,故而即使把经典倒背如流,也不会见到真理,反倒容易掉进文字的圈套走不出来。

行者和学者的区别在于,行者读了经典马上依经而行,去面见真理;学者则可能一辈子在诵读和批注经典,真理在他那里可能永远是一堆抽象的名词。

有的学者奇怪,某某人文化不高,未读经典,怎么能说出和经典如出一辙的话呢?其实这很好解释,经典是先行者看到真理后回来讲的,这个不学而知的后行者也到了真理那里,因为他到了,所以他不仅能讲出和经典一样的东西,而且能讲出客观存在而在经典中没有描述过的东西。而这后一部分则是学者无法知道的。这就是说,行者的理论是活的、会变化的;而学者的理论则是死的、教条僵化不会变化的。行者写的东西可能不规范不严谨,但却活泼生动又不违真理;学者写的东西看似严谨规范,然而却好像似是而非,在无意中歪曲了真理。

学者总是在引经据典地讨论、争论、理论;行者则往往无话可说,即使偶尔说几句,一般也不引经据典。譬如说,一批学者读了一篇关于茶味和怎样喝茶的茶经,他们往往会为茶味苦思苦想,进而争论不休;而行者读后便找来茶叶,开水一泡便喝到嘴里,他不大可能去参与争论,顶多与另外一个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