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哲学初步-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备动时”

    ,这些就是人的努力。由于天和人是不同的,二者的职能也不相同,天的主要职能是生物,人的主要职能是顺天理物,人千万不要企图参与生物,天也不会干预人和社会的治理。因此,可以说天道与人事没有直接的联系,像自然界的星坠木鸣这些怪现象,对人类社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人类社

…… 31

    中国哲学初步52

    会的治乱也与天无关。 我们只要比较一下禹和桀的时代就知道了,在这两个时期,无论日月星辰、时间、地方都相同,但一代大治而另一代却大乱。但另一方面,荀子也反对把天与人完全隔绝的观点,他认为人的主观努力在一定范围是很有效的。 比如对于天的规律,把握得好天下就能大治,否则就会大乱。 耕作土地也是,善于经营与不善于经营的结果也大不一样。 正是在这基础上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荀子奉劝人们与其羡慕天而苦思冥想,不如自己动手利用天的各种特性来为人服务。荀子的这一思想长期受到人们的称赞。法家在荀子“天人相分”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由人组成的社会的治理。 韩非认为讨论人的社会的治理应从人的本有情性出发。 人的本有情性是自然而然的,这说明社会治理也服从一种自然客观法则。 人的本有情性是“贪利恶害”

    ,从人的这种“恶”的情性出发,社会应以“法”治之。 由此法家引伸出法治理论。 法治作为在把握社会自然客观规律基础上引伸出来的人对社会治理的见解,体现了先秦时期在社会历史观领域对天人关系认识的最高成就。 但总的说来,先秦的天人关系理论经荀子总结后再没有很大的发展,法家的理论仅是荀子理论的回声而已。 一个时代结束了。 直到历史进入两汉后,天人关系理论才又一次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

…… 32

    62中国哲学初步

    阴阳五行观的发生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变动、“上帝”观念的淡化,首先发展起来、用作解释自然界与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根据的,是阴阳、五行说。 故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特点,必先对阴阳、五行说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一、阴阳阴阳二字的起源很古老,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经出现了。《说文解字》释“阴”为“水之南山之北”之意,释“阳”为“高明”之意。 也就是说,从字源学的角度而言,“阴”是阴暗或太阳照不到的意思,又引申指背日或山北水南之地;“阳”

    是阳光四射或光明的意思,又引申指向日或山南水北之地。阴阳二字连出,最早见于《尚书。 周书。 周官》与《诗经。 大雅。 公刘》,前者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之语,后者有“相其阴阳”之句,其他如《易经》只见一阳字(《中孚》九二爻辞:“鸡鹤在阴,其子和之。”)。但是阴阳二字在这里只具备原初的意义,而没有任何超出字面的深刻含义。真正使阴阳二字的意义发生质变的是西周太史伯阳父。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

    ,西周三川均发生地震,伯阳父解释说:

…… 33

    中国哲学初步72

    “周将亡矣。 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丞,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

    ①

    这里,伯阳父已不是在具体的、个别事物的层面谈论阴阳,而是用它们泛指自然界两种性质相反相成的物质力量。 阴与阳在这里已是两种充满天地间的气,这两种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即“阳出”而“阴迫”

    ,而其运动又具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乱其秩序、反其规律,阳处阴之所而不能出,那么就会发生地震,并导致国亡。 显然,阴阳在这里已经获得用以广泛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普遍意义。 这是对殷周以来长期统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天命”观的重大突破,开辟了以自然力量解释自然现象的道路,加快了“天人相分”的进程,另方面,它将社会人事也纳进这种解释系统之中,同时又成了往后“阴阳灾异”说的肇端。到春秋时代,阴阳范畴逐渐被人们向各个方面引申,大大扩展了它的涵盖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它的抽象性。例如,范蠡将阴阳范畴引进战争之中,用阴阳解释用兵之道,得出了日月的盈虚往还与阴阳紧密相联、攻用阳道而守用阴道、刚用阳道而柔用阴道等具体结论②;又如,医和将阴阳引入医学之中,以阳代表热而阴代表寒,得出了“阴淫寒疾,阳淫热

    ①《国语。 周语上》②《国语。 越语》

…… 34

    82中国哲学初步

    疾,风淫末疾“

    ①的判断,首开以阴阳学说创建中医学的先河;再如,计倪将阴阳引进发展生产、治理国家的构想中,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

    ②,墨子将阴阳引进对春夏秋冬四时的解释,明确说“四时也,则曰阴阳”

    ③等等。 这些,都为阴阳思想的进一步普遍化、抽象化、形上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此后,老子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抽象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④的哲学命题。 梁启超在前引文中说:“阴阳二字意义之剧变,盖自老子始。”

    这个论断是很确当的。在老子这里,阴阳概念完全超越了具体性和实体性等等含义,纯粹作为“道”

    所产生的万事万物的两种属性被规定下来。老子将万物的阴阳两种属性纳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⑤的宇宙生成论模式,同时又使阴阳理论第一次获得了本源论依据,从而走向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老子虽然为阴阳学说建立了本源论依据,但并没有进行全面的理论展开,这一任务是由《易传》来完成的。《易传》是对《易经》的卦爻辞的解说,成书于战国后期至秦汉之际,它吸取老子上述思想,以阴阳学说为中心将宇宙万物纳入了一个变动不居而又和谐一致的整体之中。 本来,构筑《易

    ①《左传。 昭公元年》②《越绝计倪内经》,《越绝书》卷四。 转引自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第26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③《墨子。 辞过》④⑤ 《老子。 四十二章》

…… 35

    中国哲学初步92

    经》系统的基本符号“—”与“--”作何种解释,在《易经》中找不到明确的依据。《易传》借用当时流行的阴阳思想将“—”解释成“阳”

    ,将“--”解释成“阴”

    ,并进而重新解释了《易经》的整个系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①

    这里的“太极”可作出不同理解,但是,“两仪”却有确定的含义指阴阳和阴阳凝成的天地,以及天地包涵的乾坤刚柔两种属性。《易传》认为,由太极而阴阳,由阴阳而有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由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而确定人事吉凶,由人事吉凶产生人间社会之各类事业;由太极、阴阳产生的万事万物都分别具有阴阳两种属性,因此,它们的性质要由阴阳来解释,它们的发展必须遵守阴阳之道;而因为它们只能从阴阳获得规定和说明,故它们又都可以按其属性归入阴阳。这样,阴阳就成了上接本源、下生万物的枢纽,成了整个宇宙生成系统的核心。至此,阴阳学说终于成了中国哲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 往后,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合流,构成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基础。二、五行关于五行的起源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称《周易》的八卦(图)

    、《尚书》的《洪范》(书)分别是黄河里的神马和洛水中的神龟带到人间来造福人类的,即“河出图,洛出书,圣

    ①《易传。 系辞上》

…… 36

    03中国哲学初步

    人则之“。显然,这个传说只是一种神话。那么,五行究竟起源于何时呢?这个问题比阴阳的起源问题还要复杂。《尚书。 甘誓》中第一次出现了”五行“

    字样,其中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但是,这里没有具体说明五行的内容,一般认为不足以作为说明五行起源的依据。 据考古材料的证明与有关专家的研究,五行起源于古代祖先长期治水的实践,而《尚书。 洪范》则第一次将这一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把与人的物质生活紧密相联的五种物质归纳为治国的第一大法。 我们认为这种判断是可信的,故《尚书。 洪范》应当成为我们探讨五行思想的起点。据称,《尚书。 洪范》是殷末重臣箕子在回答周武王之问时,有感于殷之灭亡而向武王献出的一个治国之方,该文开篇便说: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

    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湮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攸,鲧则殛死。 禹乃嗣兴,天乃锡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十三年,武王造访箕子。 武王说:‘哎!

    箕子,上天暗中保佑下界人民,帮助他们获得安定的生活。 这治国安民的常道的次序,我不知道是怎样安排的。‘箕

…… 37

    中国哲学初步13

    子回答说:‘我听说从前鲧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搅乱了五行,上帝于是发怒,不把九类大法传给他,因而他不懂得治国安民的常道。 鲧被诛以后,禹继承了他,上天就赐给他九类大法,因此得到了治国安民的常道。 第一,是五行,……

    所谓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 水向下渗透,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可以熔铸变化,土可以生产百谷。 润下的水味咸,炎上的火味苦,可以弯曲伸直的木味酸,可以熔铸的金味辛,可以生产百谷的土味甘。……‘“

    ①诚然,我们现在已无法断定这是否就是如《尚书》所言是武王与箕子的问答之词,但是,这里所述的确反映了商周时代人们对于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五种物质的认识。当然,人们此时对水、火、木、金、土五行的认识是相当粗浅的,只触及到了它们的性质或功用,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与万物的关系等等,均未涉及。 诚如梁启超所言,“此不过将物质区为五类,言其功用及性质”

    ②,丝毫没有哲学的意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五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 西周末年,作过周幽王太史的史伯(有人说即是前述发展阴阳学说的伯阳父)称: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故先王

    ①译文依照《中国哲学史资料选集》(先秦之部上)第44页所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②《古史辨》第五册第3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 3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