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道天骄-第1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淮人富有,江淮人精明,江淮人也勤劳。
    张一凡可谓是一个走南闯北的人,他生于湘省,去近广省,呆过西部,唯独对江淮之地独有情钟。有人说,江淮人不似广省人那般冷漠,不似内地人那般懒惰,这些话绝对是有根据的。
    今天视察的重点,是江淮靠海边不远的一个小市。这市里有著名的蒋氏故里。
    在江淮呆了这么久,张一凡深有感慨的是,江淮人善于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无限放大。当然,这种放大不等于是吹牛,用他们商人的话说,叫品牌意识。
    说起来这个蒋氏故里,其实是稀松平常,完全没任何特色。就是在那条河边,有一栋老宅。宅子的门口,有一片广场,围墙写着蒋氏故里几个字大。
    而这个院子里到底有什么呢?
    有一张床,以前的木架子床,据说是谁谁谁睡过的,其实说不准,就是附近哪位农家收购的老床。有一张犁,一把蓑衣,一顶斗笠,犁和蓑衣,斗笠都很旧。蒋氏的年代不久,再旧又能旧到哪里去?
    但这些看的不是这东西的年代和价值,而是那段历史。
    除了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后面有个佛堂,这佛堂跟大多数地方一样,基本都是为了给游客一种心里的安慰和寄托。据说老蒋的母亲向佛,因此就有这佛堂,其实,这些都是后来加去的。在河的对岸,有一栋小洋楼,他们说蒋夫人曾在这里住过。
    反正都是如此云云,基本没有太多能看的东西。
    但是江淮人就是这样,可以把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和物,用文字和图片来修饰,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品牌。江淮人在全国打造的品牌很多,不管他们有意还是无意夸大这些品牌价值,至少他们用自己聪明的脑袋,丰富了自己的口袋。
    这一点,跟很多内地大不一样。内地很多地方的人,成天围着麻将桌子无所事事。每个人都希望能从这麻将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好象这麻将桌子是聚宝盆似的。
    社会风气,也是张一凡比较欣赏江淮这地方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工作视察,老记就不奉陪了,因为张一凡的工作主要是农村,因此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以来农业厅等干部都在例。
    徐前进深知张一凡的性格,随行的人员尽可能的少,记者也不多,几家重要媒体到了就行。
    在江淮工作了这么多年,张一凡以前也下农村。江淮最大的特点,就是交通。
    在这里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路,而且大都是水泥硬化后的马路。这些张一凡是知道的,因为他在江淮的时候,江淮就实现了这项工程。
    张一凡说,今天我们不坐小车,坐大巴。
    一辆大巴可以容得下几十个人,张一凡就坐在大巴。随行的干部不多,一共才十几个,加记者,一共四十个人不到。
    跟大巴一起的,前面是一辆警车,后面也有一辆警车。哪怕再简单,再低调,安全第一,警车必须跟随。
    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乡下。这里已经离大海不远了,仅三十里左右。四下望去,一片丘陵地带。在这里的山岗,绝对没有一寸闲置的土地,能植树的植树,能种菜的种菜。但最让人喜爱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竹子。
    张一凡去过井冈山,看过那里的竹子,而这个小镇下面的农村,居然也是一片接一片的竹子。这些竹子在江淮,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而湘省大都不是,湘省只当它是一种植物。
    江淮的竹子,成年竹子加工成竹伐,加工成工地用的竹板,也有加工成箩筐,椅子等等,更有些地方用来加工成竹艺术品。
    江淮的竹笋,每到春冬季节,收购竹笋的工厂很多,都是大卡车卡车的拉走。这些竹笋,将加工成笋罐头,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这就是江淮人所说的产业化,他们就可以将这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东西,做成产业。
    一些普通人家,一年卖出去的竹笋都有一二万块,而这个数目,却是很多内地村民,几乎是一年的收入,或者是他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
    关于这个问题,张一凡曾经在心里反复自问过,内地没有竹子吗?内地没有笋吗?为什么内地就不能把它做成产业?
    看着这漫山遍野的竹林,让张一凡感触良多。
    车子进入一个村庄,那里有镇领导和村干部在等,他们得到通知,今天张首长会过来视察。张一凡事先说了,该干嘛就让村民干嘛,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担误了人家的工作。
    江淮这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同,即使在农村这种地方,每个村庄基本都有工厂。这些工厂不会很大,有的几十人,有的百人,当然大点的也是好几百人的工厂。
    一般这种农村企业招工有难度,所以附近的村民都加入了工人队伍。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做农活,平时都呆在工厂,非常合理的安排着自己的时间。
    所以张一凡说,江淮的农民实在太幸福了。现在不论走到哪个村庄,哪怕是那些年纪很大的老婆婆老爷爷,几十万家底不在话下。
    张一凡一行来到眼前这个村庄,村庄夹在两山之间,由于沿海大都是丘陵地带,所以山与山之间,就是建村的好地方。
    山沿边,有一条不大的河流,村庄就沿河而建。
    镇长和记还有村干部,小心翼翼地介绍着村里的情况。他们说村里有三个企业,两家私人企业,一家村办企业。这种企业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没什么文化也成。
    因此,这就成了江淮特色。
    由于大部分村民都进了工厂,村里的田土活就做不了这么多。靠近河边的良田,基本还在耕种,但是稍为靠山边的土地,就租给了花木园林公司。
    这些地被合理利用,每个月给村民多少钱。
    这一点,张一凡曾跟内地很多干部说过,让他们学习江淮这种做法。内地由于很多农民外出务工,他们就把家里的地给荒废了。其实就算是不租给花木公司,他们完全也可以自己种树木,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也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镇长说,我们的原则就是,工作要做,但是土地不能荒废。别看现在这些地,看去花木漫山遍野的,其实当初我们下面这些村干部做了相当多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如何引导他们发家致富。很多村干部,可谓是绞尽脑汁。
    为此,我们甚至还展开过村与村之间的竞赛活动,看看哪一届的村干部为村民牟取的利益最多。能者,庸者下,这就是我们对村干部的录用原则。
    张一凡说不错,不错,随后对腾飞道:“你要把这些经验都记下来,以后全国推广。”
    :都出去约会去了?哼!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家伙浪漫去了。
    不过我还是保持更新,做人不能食言。三更到!

第2201章 身居高位
    第2201章身居高位
    用成绩来评价一个干部,用良心来拷问一个干部,这就是江淮政策。
    拿得出成绩的干部,才有上升的空间,经得起良心拷问的干部,才对得起党和百姓。
    不要说你自己有多厉害,不要说你有多能耐,只要看你为当地改变了多少,为老百姓带来了多少,如果你经不起拷问,什么也不要说了。
    张一凡对江淮这种风格,颇为欣赏,江淮能有今天,并不是他张一凡一个人的功劳。既有前任陆正翁同志的苦心栽培,打下这坚实的基础,也有后面徐前进等人继往开来的努力。
    所以,发展一个地方,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有这种持之以恒的jīng神。江淮的今天,在于三套班子,一个原则。一个奋斗目标。
    我们政fǔ做事,不能朝令夕改,在朝令夕改之前,不防首先考虑一下,多想,多看,多问,多调查。不要今天推出新政,明天就废除,这样会降低政fǔ的公信力度。
    看到江淮现象,江淮发展,张一凡突然想起,应该制作一个宣传片。这个宣传片该怎么做,不用他去细细思量,他只要提出要求。
    因此,他跟徐前进说了一句,这事到时候由央视工作组来完成,江淮地方政fǔ配合。
    张一凡在心里想,自己要把这江淮现象,江淮发展带到京城去,带到全国各地,让那些官员,干部们看看江淮班子是怎么做的。
    榜样,已经树立起来了,他们不懂,可以考察,学习。
    其实张一凡应该庆幸,当初自己把秦瑞生带走了,如果秦瑞生在江淮,真不知道还能不能维持这种局面。视察完农村工作,张一凡等人首先回到市里,总结了今天的视察工作。
    江淮的成功之处,在于把能够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来了,既通过工厂企业搞活了农村经济,同时也不至于荒废耕地。他们以前的田地,基本上种上了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实在是那种缺水的地方,他们不是租给huā木公司,就是自己种上树木。
    一些有眼光的村民,给自己种上几十,甚至上百株桂huā树。这些树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有时一株这样的桂huā树,能卖到好几千元。
    因为江淮是一个水系发达的地方,一些没有在工厂企业上班的村民,也有的搞起了种植,象西瓜,水蜜桃,草霉。也有的搞起了养殖,养猪,养jī,养鸭子的很多。
    村里和镇上,会定时组织给他们培训,打预防,免费做检查等等。
    这个不象内地,内地很多地方如果镇里下来察看,免不了要烟酒,烟酒一番,有时还要收钱。而这些在江淮之地,什么都免了,他们也不吃村民的饭,直接回镇上吃。
    以前革命同志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现在我们不拿群众一酒一烟。
    在江淮视察了好几个农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现在城市里的房价高得离谱,但是农村里异军突起的别墅就多了起来。
    有人告诉张一凡,因为江淮这地方环境好,一些有钱的本地老板就在农村里建起了别墅。当然,他们这些人在城市里也不泛有好几套房子。
    对于房价上涨的问题,全国普遍,江淮这种发达地区自然不能例外。不过张一凡说,房价上涨是正常现象。只要不是人为恶意炒作,是市场正当的供求关系,就应该让其合符这种关系。
    在江淮农村考察了五天,接下来是休息日。张一凡决定去拜访一下陆书记。
    拜访陆书记,是sī人的事,张一凡不让他们跟着。只带秘书和司机。
    但是徐前进他们哪敢啊?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办?张一凡说,难道你不相信江淮的治安?不过,有唐武在,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唐武这段时间一直在做陪,晚上sī人时间,还带了音姐一起过来在省委宾馆吃了饭。
    听说张一凡要去陆正翁那里,唐武就把东西准备好了。
    走的时候,徐前进也来了,带来一份东西。
    他说这是江淮政fǔ给陆书记的一点小意思,张一凡倒是不客气,陆正翁为江淮出力不少,搞点吃的东西给他,这算不上什么贿赂。
    唐武和徐前进准备的,都是一些有特sè的地方产品,张一凡叫他们全扔在后备箱里。
    这样就有两辆车前行,张一凡和徐前进别过,由唐武亲自带队,上了高速。
    唐武和张一凡坐在后面的车上说话,前面的警车也是越野车,空间大,但只坐了四个干警。
    两辆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