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九五七
类 别:历史军事 |
是否完成:全本 |
更新时间:2015-09-07 |
报告错误 |
小说大小:663K |
作 者:未知 |
收 藏 数:0 |
上传者:生在秋天 |
总点击数:237 |
本月点击:237 |
本周点击:237 |
首发状态:他站首发 |
总推荐数:0 |
本月推荐:0 |
本周推荐:0 |
|
作者: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这种力量,是一种信念和道义的力量,是生命在苦难境域中被反复践踏后所爆发出来的一种尊严的力量。无论是写抗日,写土匪,还是写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写当下的现实生活,尤凤伟总是以一种彻底的民间化叙事,将那些卑微而又无助的生命安置在各种剧烈的是非冲突之中,让他们饱受种种内心的折磨与煎熬,然后再通过无法回避的价值抉择,展现出他们潜在的精神向度及其人格魅力。1.内心的立场更重要的是,面对各种强权势力的粗暴性介入,为了突显那些民间弱势群体所必然遭受的悲剧性结局,尤凤伟常常不自觉地赋予了他们以命运的统摄力量,使命运成为那些无望人生的宿命性注解,将命运视为一种反抗不合理的现实秩序的最终理由。在《泱泱水》中,作者叙述七姐的悲剧性结局时就明确地写到:“许多事当属该然,七弯八拐便把人赶上绝路去”。而《石门绝唱》中的玉珠,《黑河》中的父亲,《石门呓语》中的二爷,他们的人生际遇不断地出现失控,也都显示了某种隐秘命运的内在作用。这一点在《泥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对此,李敬泽就曾说到:“在《泥鳅》中,人物‘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一切都归咎于‘命运’,归咎于命运背后的社会,作家倒是轻而易举地‘批判现实’了,不过他的‘批判’是以对小人物的贬抑为代价的。”我以为,这正是尤凤伟对乡村社会背后所蕴藉的人性本质缺乏深度追问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作品在悲剧意义上的审美震撼力。...。...
PS:再请大家收藏与推荐本书,谢谢。
**** **** **** **** **** **** **** **** **** **** ****
赶快推广加积分吧!(↓ 下方为推广链接,开始轻松赚积分吧!)
[置顶] 管理员 对所有小伙伴说:
说说你对《中国一九五七》的意见和看法吧!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于 2015-05-21)